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郭岗铁矿位于南秦岭褶皱带东段,属于隐伏型铁矿床.目前已发现的2个工业铁矿体Ⅰ和Ⅱ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垂向相距约25 m,赋矿围岩为泥盆系南湾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石构造为块状和条带状构造等.矿床具典型的地层控制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揭示其盆地沉积属于活动陆缘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证明含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上地壳.郭岗铁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62.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累计过程线明显偏离天然径流量累计过程线。在年内,每年的5月份受春旱农灌大量引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影响,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偏离天然径流过程线最为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及泉水溢出水量也具有类似衰变特征。上述水循环衰减的程度,与该流域中游区灌溉面积和引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衰变影响程度从50年代的19%增大至54%,远超过流域尺度水循环自然调节能力,其拐点为37%。  相似文献   
63.
依据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2000—2006年8次生态输水期间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拟合了输水后地下水埋深与离河距离关系的曲线方程,进而对输水后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生态输水的横向影响范围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区域输水后地下水总净补给量为7.82487亿m3,占总下泄水量的35.63%。8次输水过程中,除第2次输水和第6次输水外,其余各次输水期间,地下水净补给量都呈下降趋势。对输水后横向影响范围的分析表明,横向影响范围与输水量大小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随着输水的进行,横向影响范围呈明显扩大趋势,纵向上各断面的横向影响范围的变化表现出了局部波动,整体变化与距离输水源头远近呈弱相关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后潜水埋深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2000-2006年8次生态输水期间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40口监测井潜水埋深变化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生态输水以来潜水埋深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8次输水的影响下,潜水埋深总体有显著抬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近年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潜水埋深抬升是生态输水作用的直接结果,且抬升幅度与输水持续时间和输水量大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横向和纵向上还表现出潜水埋深抬升幅度随距输水源距离改变而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且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主要是以线型渗漏补给,这是输水以来潜水埋深变化呈现上述规律性的主要原因.输水对潜水埋深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随着输水的继续进行,潜水埋深变化的规律性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65.
黑河流域民乐山前隐伏构造带地下水补给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系地下水是民乐山前地区居民清洁饮水的重要水源,而复杂的隐伏构造对区内地下水的运移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深入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更新能力以及隐伏构造对地下水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乐山前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出山河水渗漏和当地降水入渗,二者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分别为89%和11%;(2)地下水更新能力由山前向下游变差,山前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在20~30年之间,下游的六坝北部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大于50年;(3)隐伏构造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导致地下水径流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66.
在探讨各类气象要素与通用机场选址联系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通用机场选址气候论证中关键气象评估指标及其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2000-2009年平罗气象站和2011-2012年沙湖机场临时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石嘴山沙湖通用机场场址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风速、风向,能见度,天空云量、云状、云高等是西北通用机场选址需要重点考虑的气象要素。根据气象要素在通用机场选址中所起的功用和重要程度,西北通用机场选址气象评估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6大类。其中,Ⅰ-Ⅲ类指标是场址能否建设通用机场的决定性关键气象指标;Ⅳ、Ⅴ类指标是评估机场场址未来运行效率、工程设计、投资成本的重要参考指标;Ⅵ类指标主要用于特殊场址评估。石嘴山沙湖机场场址区域全年盛行风向明显,风速以低风速为主,大风天气少,能见度状况优良,雷暴、冰雹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少,天空低云少,且低云中层积云、积雨云和碎积云所占比例低,月降水少,最大温差变幅小,具备作为通用机场场址的良好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67.
文章简要介绍了湖北省郧县青木沟钒矿床矿区地质背景,通过对该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矿石类型、矿石成分等进行分析总结,较具体地讨论了钒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从本区古地理环境、矿物共生组合和元素赋存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生物化学沉积变质改造型钒矿床。  相似文献   
68.
为能精确识别降水和开采对石家庄地下水流场影响强度,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中心水位与降水和开采变化之间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1961—1973年期间,平均地下水位随降水量增大呈幂函数递减趋势;1974—2010年期间,降水量每减小100 mm,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增大7.35 m,平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增大2.15 m;② 1961—1973年期间,开采量每增加1亿m3,平均地下水位下降0.28 m,漏斗面积扩大11.74 km2,中心水位下降0.52 m,1974年以来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漏斗面积增幅1.52 km2,中心水位降幅0.18 m;③ 降水量每减小100 mm,降水贡献度减弱3.0%,人类开采影响强度增大2.76%。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81—2017年宁夏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资料以及各县市灾情和年度气候影响评估报告,以CI和MCI为干旱监测指标,从干旱日数、干旱强度、典型干旱事件3方面,对比分析2种干旱指数在宁夏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差异,探讨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近36 a来,CI和MCI监测的宁夏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的年变化趋势一...  相似文献   
70.
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易遭污染脆弱性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从地下水资源功能和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内在联系为切入点,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易遭污染脆弱性关系.结果表明,当地下水资源功能为一般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为一般或较低;地下水资源功能强或较弱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高;地下水资源功能较强和弱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低.当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一般时,地下水资源功能为一般或较强;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高或低时,地下水资源功能较弱;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高或较低时,地下水资源功能强或较弱.然后从地下水补给和含水层状况等二者之间共有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功能较低和脆弱性低时形成多种对应关系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