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61.
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类型、湿地植被和鸟类生境分布情况及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初步构建了合理保护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的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游生态区已建立了各级不同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共78个,使大约33.6%的湿地面积受到了保护:但仍有3种湿地型和2种自然湿地植被没有纳入保...  相似文献   
962.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云南东川拱王 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片。  相似文献   
963.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 ,云南东川拱王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 ,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 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 ,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 ,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征。  相似文献   
964.
湘桂黔滇藏一线覆盖型岩溶地貌特征与岩溶(双层)夷平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岩溶风化壳的发育条件及研究覆盖型岩溶特征,提出岩溶(双层)夷平面概念,认为研究区覆盖型岩溶是一个统一的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存在形式如石林、岩墙等为后期不同程序风化-刻蚀作用的结果;其地貌形态多为土下成因,并随剥蚀程度、裸露时间环境的差异而叠加各种后期气下改造特征。  相似文献   
965.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龙瀛  张宇  崔承印 《地理学报》2012,67(10):1339-1352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技术为研究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已往多基于移动通讯(GSM)、全球定位系统(GPS)、社会化网络(SNS) 和无线宽带热点(Wi-Fi) 数据开展研究, 但少有研究利用公交IC 卡刷卡数据进行城市系统分析。普遍存在的LBS数据虽然具有丰富的时间和空间信息, 但缺乏社会维度信息, 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基于2008 年北京市连续一周的公交IC 卡(Smart Card Data, SCD) 刷卡数据, 结合2005 年居民出行调查、地块级别的土地利用图, 识别公交持卡人的居住地、就业地和通勤出行, 并将识别结果在公交站点和交通分析小区(TAZ) 尺度上汇总:① 将识别的通勤出行分别从通勤时间和距离角度, 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其他已有北京相关研究进行对比, 显示较好的吻合性;② 对来自3 大典型居住区和去往6 大典型办公区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并对比分析;③ 对全市基于公交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 并识别主要交通流方向。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从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GIS 数据建立规则, 用于SCD数据挖掘的方法, 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6.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湿热型岩溶地貌过程得以延续;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数cm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7.
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的黄河二级阶地面上沉积了厚约2m左右的平流沉积物,每次洪水形成1个由红色粘 土水平层和黑灰色粘土水平层组成的洪水单元。对研究剖面洪水沉积层的磁化率测量区分出了14个洪水单元, 代表了14次特大洪水的发生;利用盆地内的考古资料,将古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定为3700~2800aB.P.。粒度分 析表明官亭盆地平流沉积的沉积物几乎全部由粒径小于4φ的悬移物质组成,其分选系数>2,偏度<0,峰态中等。 与黄河中游进行比较,官亭盆地的平流沉积粒级更小,偏度更小且呈负偏。  相似文献   
968.
长白山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地貌形态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岩规模巨大而且来源复杂。本次研究主要基于新生火山岩与基底地质体在地貌形态上的差异及火山口群和锥状火山口的地貌特征,利用ASTER-GDEM数据,通过地形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典型剖面、地形参数等分析手段,对比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长白山晚新生代火山岩区的地貌形态进行解译、分析。解译所得到的研究区晚新生代火山岩、火山口群和锥状火山口的分布特征与地质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地形剖面分析揭示甄峰山火山口群呈现熔岩高地的地貌特征,指示裂隙式火山活动,其他火山口群均呈锥状火山地貌特征。各锥状火山口群的地形参数特征与地质资料所确定的形成顺序较为一致。在各锥状火山口群及周边地区共解译锥状火山口149个,正确率75%,预测15个,对进一步野外地质调查具有指示意义。此外,综合解译结果及前人地质调查分析,认为长白山晚新生代火山岩及火山口群分布受NW向深大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969.
位于中低纬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是第四纪高原隆升和冰期气候叠加的产物,与高纬多年冻土相比,具有厚度薄和不稳定的特点,对全球变化反应敏感.因此,评价冰期-间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收缩过程和其范围重建,是研究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工作.本文依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数据和《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对青藏高原现代大片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分布进行恢复.依据来自冰川、冰缘和湖泊等证据,采用末次盛冰期气温较现代低7℃,全新世大暖期气温较现代高4℃,进行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分布重建.重建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明显,面积约为现代冻土面积的195%;末次盛冰期大片多年冻土几乎覆盖整个高原,岛状多年冻土向东扩张明显,向西范围逐渐收缩变窄,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地区扩张明显.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明显收缩,面积是现代多年冻土的73%;大片多年冻土收缩幅度较小,岛状多年冻土在高原东南部收缩明显,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等高海拔山地发育.  相似文献   
970.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