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在所勘探的矿田和矿床的范围内寻找盲矿体只有在广泛应用一系列专门探讨过的方法条件下才可能成功。在其中地球化学的研究起很大的作用,也包括对证明在深部有盲矿体存在的金属矿物指示剂的研究在内。下面将叙述在某些低温层状锑-汞矿床中进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2.
在莫斯科近郊煤田勘探工作中,要求钻进大量的浅孔。因此,一台钻机每月需要搬迁5~10次。如在详细及初步勘探地区则搬迁的距离比较近,而在普查勘探区搬迁距离达30~40公里或更远。  相似文献   
73.
象片平面图的精确性和色调的均匀性与镶嵌时细心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参加生产优良成品的社会主义竞赛期间,我们研究了摄影测量队先进工作者的作业方法,制定并采用了生产率较高且能保证成品质量良好的镶嵌象片平面图的方法。为提高工作能力而进行的技术学习,对运用新的作业方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4.
75.
76.
干旱区ETM遥感图像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矿热液蚀变带是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作为矿产资源快速评价和定位预测的一个主要参数,在遥感地质找矿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干旱区ETM遥感影像地物识别所依据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增强及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的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结合MATLAB编程软件和ERDAS 8.6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蚀变信息提取试验,并分别与传统的基于波段选择的主成分提取法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比值增强相结合的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和效果查证。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利用小波自适应增强与主分量分析相结合提取的遥感异常与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吻合率达到80%,新发现矿化点一处和外围找矿线索多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提取效果,具有快速、高效、 经济的特点,较之传统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7.
地震电磁卫星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研究的主要进展, 主要介绍了法国DEMETER卫星及其相关的统计研究和震例研究成果, 总结了目前地震电离层扰动前兆震例研究的一般步骤, 介绍了地震孕育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异常信息向电离层传播的可能途径, 包括化学途径、 声学途径和电磁途径。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震电离层异常的存在, 在地震发生前几个小时至几天或几个月电离层扰动被探测到, 但是地震电离层扰动前兆能否作为地震预报方法, 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地震电离层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8.
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旱沙地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具有极强的耐瘠薄、抗风沙等生态适应性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为了揭示砂生槐种群的结构、生长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大小级组成和Ripley’s K函数分别研究了砂生槐的种群结构和空间点格局,发现砂生槐个体主要集中在中等大小(冠幅40~80 cm,高度20~40 cm)范围,幼苗期成活率较低,中等个体抗逆和生存能力较强。砂生槐种群的发展演替过程可以概括为:少数个体集群性定居→在原有聚集尺度范围繁殖→种群改良局部环境,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向更大尺度扩散和壮大,演替进入顶极阶段。砂生槐种群各大小级都呈现以9 m左右尺度斑块状聚集分布的特征,在实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应遵循其生长和自然分布规律,人工栽培中应重点注意冠幅<20 cm、高度<13 cm阶段幼苗的抚育,另外应首先选择土质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小生境种成适当规模的集群分布形式,充分发挥其防风沙的能力、提高栽培成活率和固沙效率。  相似文献   
79.
80.
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深刻分化,迫切要求综合,要求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现代区域地理学离开综合方法是不可思议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地理教育尚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要;而国民经济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关注对具有结合适应能力的地理—生态学家的需求。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他们又都取决于自然环境的质量和生产力。目前在我们星球上居住着五十多亿人。据联合国最近资料,人口数量的稳定,要经过300~400年,在达到110~120亿人以后,才能实现。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