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表征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演变的城镇建设用地具有明显“群态化”特征。借鉴群落生态学理论,利用城镇用地开发速率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1978—2017年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布、形态变化和集聚状态进行探讨,提炼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的群态化演变模式。研究结果显示:① 随着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表现出从低级向高级逐渐跃迁的层级变动特征和明显的区域分异,汇合成群态化发展的“量”的物质基础。② 在空间发展上,城镇建设用地斑块趋于紧密、均衡,其形态变化由分散、无序逐渐变为集中和规整;在空间集聚上,城镇建设用地热点区向大城市集聚,逐渐打破城市行政界线,呈组团式发展态势,催生出群态化演变的“质”的提升。③ 在40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经历了独立发育模式、优先生长模式、组团嵌套模式和圈层共生模式,最终形成“群内有群、多重嵌套”的群态化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群态化的演变过程,重新解读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这一现实规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2.
黑色页岩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自然污染源,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因为黑色页岩本身富含多种重金属元素[1].  相似文献   
243.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44.
基于耶鲁互动生物圈模式(YIBs),结合FLUXNET网络观测时间超过8 a的站点的观测数据,研究对不同气象因子影响下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各植被类型GPP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站点GPP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了这些森林类型年际变率的80%。相对湿度变化是作物站点GPP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了作物GPP年际变率的65%。温度是灌木丛站点GPP年际变率的重要因子,其贡献率达到58%。草原站点GPP年际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没有统一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气象要素是全球陆地GPP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可能会进一步增加GPP的年际变率。  相似文献   
245.
利用微区XRF技术的大洋固体矿产成分快速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固体矿产主要由铁锰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热液硫化物组成,元素在矿产中原位的分布和含量,对了解矿物成因、品位以及评估其经济价值有重要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微区XRF分析技术对铁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3种大洋类型矿产样品,进行高分辨、原位和无损的多元素空间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了不同元素在3种类型矿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46.
锑是湖南省的优势矿种,但近年来锑矿的保有储量却在连续下降。一方面单一硫锑矿经百年采挖濒临枯竭;另一方面广泛分布于湘南、桂北地区的脆硫锑铅矿,由于选冶技术难度大而被长期呆置。针对脆硫锑铅矿的处理,近年来提出的可行的生产方法分为火法与湿法两大类,但以火法炼锑为主,此法主要问题是:流程长,锑铅回收率较低,直收率不到50%;铟、银等元素未有效回收,综合利用效果不够好;锑酸钠中Sb 3含量高,产品白度较差;特别是对设备及管道腐蚀较重,停机维修时间多,常被迫停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较为理想的流程处理复杂锑铅矿。为了充分开…  相似文献   
247.
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Ms6.2级地震震兆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前后2年左右记录资料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图像时空变化特征及测震学指标等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巴音木仁6.2级地震活动性从震前半年左右时间内开始明显增强,出现了典型前兆震群-磴口震群,地震活动图像出现了条带及空区特征,这种特征在震后有向东北迁移的倾向,可能对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震前b值、Vp/Vs、Q值等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此震所出现的震兆特征对探讨分析浅源中强地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8.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震情上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人工震情上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基于VC语言,设计并实现自动震情上报系统。该系统通过读取EQIM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模拟操作,实现无接口情况下采集EQIM中相应地图,并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通用API,按所需格式生成包含震情数据与地图的震情上报文档,同时提供核对和校验功能,通过自动传真方式实现震情上报与保存功能。该系统的实现,减少了人工干预造成的错误,提高了震情上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真正实现了震情的自动传真上报。  相似文献   
249.
250.
中国干湿格局对未来高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影响下干湿状况的区域分异格局如何变化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GCM),预估了RCP 8.5情景下未来百年中国干湿区面积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干湿格局变化的敏感地区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未来干湿格局变化以湿润区显著减少、干湿过渡区显著扩张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半湿润区面积在远期(2070-2099年)相对基准期(1981-2010年)增加了28.69%。升温2℃~4℃条件下,全国发生干湿类型转变的面积从10.17%增加至13.72%,尤其在淮河流域南部,这里主要受未来潜在蒸散增加的影响,湿润区向南明显退缩从而转变为半湿润区。总体上,随着未来升温加剧,中国干湿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将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