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21.
通过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形貌特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其成因和成岩过程响应及对砂岩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膜具有里、外两层膜结构,外层膜的形貌和组成是对粒间孔隙及其流体的物质响应,而里层膜是对颗粒溶蚀小孔腔及其流体的成岩过程响应。外层膜生长在粒间孔隙中,绿泥石晶体大,晶形好,垂直颗粒表面聚集成膜;里层膜发育在碎屑颗粒溶蚀小孔腔中,空间狭窄,致使绿泥石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粒间孔隙连通性好,流体组成相近,形成的外层膜化学组成相似;在外层膜对流体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颗粒溶蚀物质难以移出,而粒间孔中富铁、镁质流体也难以进入,引起溶蚀小孔腔中的流体富颗粒特征组分而贫铁、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里层膜;外层膜阻碍长石溶解和里层膜消耗长石溶蚀产生的部分硅质流体,造成粒间孔隙中流体的硅质浓度不足以形成大量石英胶结物,从而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相似文献   
222.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223.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的首要任务,成矿模式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近年来成矿模式的研究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成矿模式和戍矿预测理论从早期的地质为主的找矿模式向地质、物探并重的找矿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24.
对型钢混凝土梁在地震荷载和普通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以及正常使用条件下极限状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合实际结构,阐述了型钢混凝土梁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25.
在张广才岭、老爷岭的茫茫林海中,牡丹江深大断裂带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里,这就是著名的莲花湖花岗岩地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226.
顺宇 《地图》2009,(6):19-19
托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福,现如今听相声重新成了件时髦事儿。可郭爷"飘了",进军影视圈了,于是相声迷们又满北京寻找新的寄托。别说,还真给他们在老北京的鼓楼脚下找着了。  相似文献   
227.
为完善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地区油源认识,研究渭北隆起区延安组降解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通过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油砂的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来源、古沉积环境和油源方向。结果表明:渭北隆起区延安组油砂油的成分中以饱和烃为主,非烃和沥青质次之,芳香烃最少,饱芳比和饱和烃质量分数高,油砂油品质较好;油砂油进入成熟阶段,有机质来源于高等植物和藻类,形成于水体盐度低、水体缺氧的湖相沉积环境;延长组7段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的泥页岩是油砂的生油岩,油砂油由镇泾地区沿南东东方向运移,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是运移过程中影响油砂油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8.
复杂地层金刚石钻进钻杆折断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杂地层金刚石钻进钻杆折断的一些规律并进行了定性分析;推导出了最大挠度处的最大弯矩公式及最大应力公式,找出了影响最大应力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管材质量、加工工艺及钻进工艺等因素对钻杆折断的影响;提出了抑制钻杆折断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229.
始创于1984年的<测绘科学技术学报>随着共和国60周年的脚步走进了2009年的金秋时节.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所步入的第25个金秋.  相似文献   
230.
利用区域气象站、海岛站、测风塔、风廓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以及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凌晨广东西部沿海发生的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重点探讨了局地海陆风和地形(相互)作用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华南地区无锋面和高空槽活动,边界层超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不稳定能量,不同性质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导致天露山山前形成海陆风(偏南)与偏北风的中尺度辐合线,致使初始对流在关键区触发。(2)偏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受阻后,在天露山地形强迫抬升下对流增强发展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下垫面热力差异在山前强迫产生的中尺度垂直切变与降水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现象,延长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3)中尺度辐合线上不断激发的对流云团,形成降水的列车效应,导致了这场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凸显海陆风环流对本次暖区暴雨的重要作用。(4)该过程发生前,所有业务客观数值预报模式均未预报出明显降水,数值模式难以做出暖区尤其是弱天气背景下的暴雨以上降水预报,目前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