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359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3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41.
642.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3.
测绘横断面是线路勘测的重要工作之一,若能准确、快速测绘横断面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全站仪免棱镜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测量精度作了分析,论述其在较差的测量条件下,简捷、高效、准确测绘横断面的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4.
丁坤 《地质与勘探》2017,53(3):436-444
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在该矿区内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体,显示出很好的成矿潜力。本文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矿床岩石主量元素、黄铁矿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硫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硫同位素特征显示,δ~(34)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碧口岩群东沟坝组,NWW和NEE向共轭断裂是矿田内重要的控矿构造。通过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陈家坝矿床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经历了热液作用的改造过程。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45.
热带西太平洋北赤道逆流区涡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律明坤  臧楠  王凡 《海洋科学》2017,41(10):67-76
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中尺度的海洋过程越来越多的被揭示,中尺度涡旋作为重要的中尺度海洋过程,已经被大量的研究。但对于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区,中尺度涡旋特征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移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使用Chelton提供的涡旋数据集,统计分析了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区涡旋特征的空间分布,发现以往研究较少的北赤道逆流(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区(A海区,120°~180°E,4°~6°N)较临近海域生成涡旋数量更多,涡旋半径、振幅、生命周期及非线性强度更大,移动距离更远,并且A海区涡旋经向移动距离服从伽马分布。涡旋在靠近西边界的区域更易向南移动,而在西边界以东的区域更易向北移动。A海区涡旋的生成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流场剪切强度的影响。同时ENSO会对该区涡旋生成产生影响,其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6.
数字滤波在浮标波浪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要介绍了数字滤波的基本原理,如何应用于波浪原始数据处理,以及在波浪原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47.
曾保清  马如坤 《四川测绘》1999,22(3):136-137
本文采用送代位移权平差方法求取大坝坝顶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向量。讨论了坝顶位移向县和变形参数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648.
649.
利用一套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和正则传输理论,文章将黑潮流域重构于平均流、年际低频变化和中尺度涡三个尺度子空间,并从气候态角度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能量传输和转换.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存在显著的逆尺度能量级串,平均流从年际尺度和涡旋尺度汲取动能,来自年际尺度的正向能量级串是这个区域涡旋发展和维持的一个内在的局地因素.东海黑潮海域不同尺度之间的能量传输主要表现为平均流和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南段发生正压和斜压失稳,北段则表现为正压稳定和斜压失稳.日本南部是整个黑潮流域多尺度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该海区的黑潮不仅发生很强的正压、斜压失稳,将能量从平均流输送给涡旋,来自年际尺度的正向能量级串也是该海域涡旋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我们发现该海域年际变化的能量主要来自平均流的正压不稳定,而非来自高频涡旋的逆尺度反馈.  相似文献   
650.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has been subject to a variety of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in recent decades.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coastal benthic ecosystem adjacent to the estuary, thre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2005, 2009, and 2010. The 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AMBI) and multivariate-AMBI (M-AMBI)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of this coast. The AMBI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ast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as only slightly degraded in all 3 years. In contrast, the M-AMB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ogical status was seriously degraded, a result that is most likely due to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ion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assessment of the coast's ecological status by the AMBI was not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M-AMBI at some stations because of lower biodiversity values at those sites.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indices integrated with abiotic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M-AMBI could be used as a suitable bio-indicator index to assess the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ast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The reference conditions proposed for the coas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in future studies. Designation of local species could als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ese water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AMBI and M-AMBI,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ecology of local species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ir arrangement in ecological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