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勘查评价中,地球物理资料尤其是二维/三维地震剖面上常见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且与油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密切相关的地震反射模糊带等地震地质异常体,即“气烟囱”或“流体底辟”或“含气陷阱”。本文拟重点研究“气烟囱”成因及其与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的关系。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气烟囱往往与油气藏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藏伴生,且油气及水合物多处于其上覆或两侧位置附近。通过大量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实践、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充分证实了气烟囱与其上覆或两侧附近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藏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研究表明,气烟囱作为连接和沟通烃源/气源供给系统与油气藏及水合物藏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油气(水合物)勘探中判识追踪油气藏及水合物藏成因、确定其烃源/气源供给系统活动特征的重要依据和指示。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气烟囱系统成因及类型,不仅能够追踪探索和判识确定油气及水合物成因,阐明其运聚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而且能够指导油气及水合物勘探部署与综合评价工作。同时,通过油气及水合物成因的地球化学分析,亦可判识确定其气烟囱成因及其对油气和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控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02.
通过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乌蒙山区大方县耕地土壤、农产品中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统计发现,大方县耕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74 mg/kg,硒高含量区与县内二叠系成土母岩、黄棕壤-黄壤、中-酸性土壤等分布紧密相关。评价结果显示大方县耕地土壤酸碱性环境以中-酸性为主,占比85.04%;富硒耕地土壤面积1 137.75 km2,占比90.52%;富硒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占比84.84%,富硒耕地土壤养分质量丰富-较丰富等级占比70.69%,共同表明全县富硒耕地具环境质量优越、养分条件好、总量大和分布广的优势。不同农产品对硒的富集程度受土壤酸碱性环境和有机质含量丰缺的影响显著,可通过土壤酸碱度适宜改良和增施有机肥等调配好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含量,大力提升农产品的绿色、富硒品质。因此,本研究系统对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和分析,为大方县及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开发富硒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3.
为纪念中国地震局原兰州地震研究所开创我国地电学方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历经半个多世纪,文章在介绍国际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组织(EMSEV)的同时,介绍了2016年8月25—29日在中国大陆首次召开、由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为主举办单位的EMSEV国际研讨会及相关的科学活动以及会后几年来我国地震电磁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704.
二滩电站为我国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香港TREVI施工公司在二滩电站围堰施工中所采用的灌浆技术,包括地质条件、设备选型、施工步骤、以及现场试验等。  相似文献   
705.
Na2CO3-Na2B4O7-H2O三元体系288K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 Na2 CO3- Na2 B4 O7- H2 O 2 88K时的相平衡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 (密度 ,电导率 ,p H)。研究发现 :该三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 ,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 ,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出相图 ,相图中单变量曲线所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 :Na2 CO3· 10 H2 O,Na2 B4 O7· 10 H2 O。并简要讨论了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06.
宫忽洞是内蒙古中部的一例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赋存于矿区东南部花岗斑岩与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结晶灰岩形成的矽卡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辉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石、透辉石、方解石、萤石等,矽卡岩类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9.6±1.7)Ma,推断宫忽洞铜矿床是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斑岩高Si、贫Al;亏损Ba、Sr、P、Ti等元素;10000Ga/Al值变化于2.32~3.49;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V"字形;Fe OT/Mg O值介于9.86~12.27;其成因类型为A1亚类的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3件热液方解石δ13CV-PDB值介于-10.6‰~-8.6‰,对应的δ18OV-SMOW值为4.6‰~15‰,宫忽洞铜矿床成矿期的CO2可能由花岗斑岩与灰岩地层的相互作用形成。4件不同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2‰~10‰,表明成矿所需的硫可能来自于岩浆硫与海相硫酸盐的混合;4件不同硫化物的206Pb/204Pb=17.706~17.828,207Pb/204Pb=15.506~15.564;208Pb/204Pb=37.841~37.969,表明后造山阶段拉张环境形成的A型花岗斑岩体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707.
伟晶岩是一个最有意义而又难以捉摸的地质体。虽然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研究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关于它的成因,特别是关于它的生成过程却还没有提出一个完全可以使人置信的假说。  相似文献   
708.
以重庆鸡尾山岩质滑坡为代表的前缘“关键块体”型滑坡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研究“关键块体”前缘锁固段岩桥的破坏性质对滑坡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鸡尾山滑坡地质条件为基础,在岩样端部预制不同长度边缘裂缝,填入软弱材料,形成软弱夹层节理,在不同法向压力下进行直剪试验,分析了前缘端部岩桥的裂纹扩展规律、块体剥落特征信息和岩桥断裂条件,提出了临滑阶段剪应力变化率k值。试验结果表明:软弱夹层节理长度对岩桥破坏模式和块体剥落剧烈程度有重要影响,且端部岩桥越长,破坏前临滑阶段剪应力增速k值越小。端部岩桥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拉剪破坏和张拉破坏,且不同破坏模式决定了相同节理岩桥块体剥落的剧烈程度。岩桥块体剥落点与破坏点剪应力比值百分数平均值为79.5%~92.2%,且端部岩桥临滑阶段时间快慢依次为短节理慢、中间节理居中和长节理快。端部岩桥3种破坏模式满足一定断裂条件,且呈现出3个阶段和裂纹稳定扩展。通过本直剪试验研究揭示的端部岩桥破坏特征信息和断裂条件,可对前缘“关键块体”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失稳破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9.
石英脉型钼矿床作为钼矿资源的一种主要工业类型,对于钼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主要石英脉型钼矿的矿床地质、矿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关成矿地球化学资料,发现石英脉型钼矿床具有如下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产于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区,断裂为主要的控矿空间;矿区常发育花岗岩体,与成矿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矿体呈脉状,由石英脉和其两侧的蚀变围岩组成,其中主要矿物组合为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钾长石和石英;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床主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并且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流体包裹体数据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60 ℃~375 ℃)、中低盐度(4%~28%)的特点;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7.3‰~4.8‰、δD值为-129‰~-50‰,表现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因;成矿热液的总δ34S值为1.1‰~8.8‰,指示成矿体系中的硫来源于岩浆,并受地层硫的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710.
刘静  吉泳安 《探矿工程》2020,47(6):79-85
江苏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基坑涌水事故是因前期降水方案设计和降水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导致,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地层资料深入分析,该地区为典型的长江漫滩二元地质结构,主要含水层为巨厚砂层,充分考虑该地区含水层厚、渗透系数大的特点,合理布置降水井数量及深度。对基坑内已施工的不合格降水井作报废处理、严控施工质量和运行管理,成功地解决了基坑涌水事故。本文详述了该项目事故发生和解决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