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维铭  孙锐  曹振中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13-3918
收集整理了阪神、通海、唐山、集集以及海城地震等5次大地震的液化资料,对比分析了场地特征,剖析了其差别和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几次地震中液化层埋藏深度、液化场地地下水位深度差异明显,液化层和地下水位分布范围从小到大依次为通海地震、唐山地震、阪神地震和集集地震,液化层分别主要集中在0~2、2~6、4~6、2~8 m间,地下水位则分别主要集中在0~1、1~2、1~3、1~3 m间;集集地震液化层埋深和水位均分布最广,液化层埋深分布在0~20 m,地下水位则分布在0~9 m范围;几次地震液化层标准贯入击数集中范围相似,主要在5~15击之间,但范围差异显著,通海地震虽然地下水位和液化层埋藏深度最浅,但标贯击数均值最大,而集集地震标贯击数范围最广,最大超过30击;几次地震液化层剪切波速变化范围差异明显,海城地震在150 m/s以内,阪神地震集中在150~200 m/s,而集集地震集中在150~250 m/s,其均值接近200 m/s,且有波速250 m/s左右液化场地存在,以往认为场地剪切波速210 m/s以上可不考虑场地液化的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32.
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推荐值和规范值的合理性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参照目前国内外试验测得的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以及多种土层工况和实际地震动输入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对袁晓铭等给出的推荐值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中给出的数值的合理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与国内外结果更相接近,特别是与国内结果相差不大,且避免了土层地震反应中地表反应谱“矮、粗、胖”现象,较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可供无试验资料情形和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33.
膜上覆水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技术是排水真空法技术的新发展,本文从其加固机理、施工技术方面详细阐述了其优点;结合实际工程,从沉降、孔隙水压力消散监测等方面,论证了其对软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4.
孙锐  唐福辉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1,32(Z2):383-388
场地液化实时监测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手段,其核心是建立依据强震记录识别场地液化技术,但目前建立的方法尚不成熟,可靠性也缺少实际地震的检验。2011年新西兰地震中液化及其震害现象显著,为检测现有液化识别方法提供了条件。利用该次强震记录,采用孙锐和袁晓铭以往提出的频率下降率法对记录场地液化进行了盲测,为今后方法改进提供思路。针对震中距小于50 km的全部27条原始强震记录进行了识别,有9个场地识别为液化场地,其余为非液化场地;对两个已报道为液化的场地,频率下降率法给出了正确的识别结果;识别出的液化场地主要集中在克赖斯特彻奇市东侧Avon河两岸,这一结果与报导定性相符;发现有两个场地原始强震记录存在疑点,经处理后给出了修正结果。  相似文献   
35.
液化实时监测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手段,其核心技术是建立依据强震记录识别场地液化的方法,但目前所提出的方法十分有限,可靠性也缺少实际地震检验.2011年新西兰地震中液化及其震害现象显著,为检验现有液化识别方法提供了条件.目前已有并可供程使用的四种液化识别方法为:Miyajima法、Suzuki法、KY法(Kostadin...  相似文献   
36.
孙锐  袁晓铭  陈龙伟  曹振中  李雨润 《岩土力学》2010,31(10):3130-3138
研究液化场地和非液化场地上地表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曲线,提出频率下降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给出液化场地和非液化场地频率下降率的分界值。加速度时频曲线采用零交法进行分析,非液化场地包含软土场地和除去软土场地后的一般非液化场地。结果表明:①所定义的频率下降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反映液化和非液化场地地表加速度时频响应特征和变化规律;②峰值前,在平均意义上液化场地与一般非液化场地平均频率相差不大,软土场地上的平均频率远小于一般非液化场地和液化场地;③峰值后,在平均意义上一般非液化场地加速度平均频率最高,软土场地居中,液化场地最低;④软土场地与液化场地峰值后平均频率范围有交叉,如以加速度时频曲线绝对变化量为判断标准,软土场地和液化场地会出现混淆;⑤液化场地和非液化场地的加速度频率下降率的分界值为0.5,以此可正确区分出液化场地与非液化场地以及液化场地与软土场地。  相似文献   
37.
现有液化识别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地液化实时监测和报警是减轻液化灾害的新途径,其核心技术是建立依据强震记录对液化场地进行反演识别的方法。采用统一样本,其中尽可能多地包含软土场地地震动记录,按场地类别对目前国内外现有的Suzuki法、Miyajima法、KY法和SY法等4种主要液化识别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分析表明:对全部样本,SY法、Suzuki法、KY法和Miyajima法识别成功率依次为98%、85%、77%和52%;Suzuki法、KY法和Miyajima法的成功率受场地类别影响显著,随场地变软而明显降低,对D类场地识别成功率均在55%以下;Suzuki法、Miyajima法和KY法均采用与绝对周期相关的参数作为判别指标,而软土与液化场地上存在明显交叉,极易导致误判;SY法选取地震动参数的相对变化作为识别指标,即使对D类场地成功率也达到92%,但其方法中仍有若干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38.
半空间异质隆起的出平面动力响应:闭合级数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区思想和辅助函数方法,利用波函数展开技术,提出了水平地表圆形非匀质隆起出平面动力响应的闭合级数解答。将解答归结为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解答的数值结果可由无穷方程的截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表明,给出的闭合解答在宽频带内能很快收敛。  相似文献   
39.
陈卓识  袁晓铭  孙锐  王克 《岩土力学》2019,40(7):2748-2754
岩土工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工程风险的重要来源。在我国7个主要地区的20个工程场地上开展了国内外首次大范围现场剪切波速不确定性专项试验,共由47家单位用11种工程常用仪器采用单孔法完成,获取了600组土层剪切波速Vs实测数据。依据实测结果拟合了场地时间平均剪切波速Vs, z的变异系数COV与计算深度Z的对应公式,揭示了土层剪切波速不确定性对场地刚性判断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场地分类的可能潜在误判区域。结论如下:在目前我国现场剪切波速测试水平下,Vs, z的变异系数与深度负相关——在近地表处达到极大值15%,并随着深度增加明显减小;地表至10 m深度区间内,Vs, z的变异系数迅速减小;10~20 m深度区间内,Vs, z的变异系数减小趋势变缓;超过20 m深度后,Vs, z的变异系数小于5%且基本不变;我国III、IV类场地分类采用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和欧美场地分类指标Vs, 30的变异系数基本相等;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I类场地以及覆盖层厚度小于5 m或等效剪切波速接近500 m/s的II类场地分类时需考虑剪切波速不确定性的潜在影响,其他类型的II类场地、III类和IV类场地在分类时基本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40.
1概况 2005年2月28日至3月4日,第4届协调加强观测期计划实施方案研讨会(Fourth CEOP Implementation Planning Meeting)在日本东京大学山上会馆召开。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11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地理所、遥感所和青藏所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