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Ⅱ.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 CCM2模式,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可以改变地表的热状况以及地表对大气加热的异常,引起大气温度、位势高度场的调整,激发冬季大气EUP遥相关型,导致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异常.  相似文献   
242.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半年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15—25天振荡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5—25天振荡经阿拉伯海附近向东北传播的过程中,在青藏高原附近加强,再经我国东部和日本,向北太平洋传播并减弱.这种振荡表现出波列的传播特点.另外,还分析了15—25天振荡的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24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云图样本修正与云类自动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云类样本的红外-可见光二维灰度空间投影,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调整优化云类样本特征区域,消除采样误差。针对常规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在处理上述问题时表现出的局限性,提出用样本特征均值替代FCM中随机初始中心的改进办法,既避免了常规FCM方法对初始中心敏感的缺陷,又可纠正其聚类结果对云类样本特征结构的歪曲。改进后的聚类结果既消除了采样误差,又保持了云类样本的基本特征属性。基于该判据的分类结果,可较为准确地分辨出陆地、水体、低云、中云、卷云、对流云和积雨云,分割判另9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44.
干旱草原地区起沙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宽范围颗粒谱仪WPS以及20 m梯度塔获得的观测资料,计算了朱日和地区沙尘天气下的起沙通量、摩擦速度以及临界摩擦速度,得到以下结论:①起沙通量大小与沙尘天气的强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大,起沙通量大小也增大。3月26日与4月6日两次沙尘天气下,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平均起沙通量分别为6.0亿kg·m-2·s-1和4.14亿kg·m-2·s-1。②朱日和地区地表摩擦速度一般都在<1 m·s-1的范围内,n取1或2时,起沙率与Un*线性相关最好。③计算得到了观测粒子段的临界摩擦速度值。临界摩擦速度U*t随着粒径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45.
南海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及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利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160个标准站降水资料,进行合成分析和SVD分析。结果表明,当南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春季(3~5月)海温为一致正(负)异常时,夏季(6~8月)副高偏南(北)偏西(东)偏强(弱),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少),华南和华北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246.
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影响中东急流的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968—2009年的NOAA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ERSST)资料、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改进的NCAR CAM3模式,分析了前期12月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1月中东急流的影响。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前期12月北大西洋关键区海温异常对1月中东急流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期12月北大西洋关键区海温为正(负)异常时,1月中东急流减弱(加强);前期12月北大西洋关键区海温异常通过激发下游地区的异常大气波列来影响1月中东急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7.
本文扼要回顾了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并对发展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技术和科学问题进行论述,其中包括耦合技术、侧边界处理、海气与海浪(海冰)的耦合和资料同化等问题.另外,文中还讨论了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在数值模拟和动力降尺度中的应用.文章最后指出当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248.
1961—2010年我国冷空气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10年我国384站逐日温度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单站冷空气呈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北方分成3个区,它们在11月频次最多;南方以25°N为界分成2个区,它们在12月、1月频次较多,在年际尺度上该2区冷空气呈减少、减弱趋势。南北5个区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一致,但是各区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均呈年代际减弱。全国性冷空气活动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显著减少,而北方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大。当欧亚大陆地面冷高压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比正常年偏低(偏高)、高层500 h Pa东亚大槽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时,当年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249.
采用1960—2010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方法等,分析了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均方差在高纬度地区大于在低纬度地区。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最主要的特征是全区一致变化,除了青藏高原东侧为降温趋势外,其他地区为变暖趋势,其中40~65°N增温明显;其次,高纬度地区表现出"-+-"变化特征。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与地表温度的增温密切相关,而EU指数与中高纬度地区地表温度异常的分布类型密切相关。根据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气候特征和时空变化特征,确定了5个关键区。各关键区指数都有增温趋势,但是变化特征不同。不同关键区指数的异常所对应的环流形势异常均不相同,与不同关键区地表温度密切联系的环流因子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50.
中国东部夏季雨型的人工神经网络集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历史资料的个体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会影响到样本均值,由此使得中国东部夏季雨型模拟和预测效果产生差异,故引入交叉检验及集合预报思想,以改进人工神经网络独立预报方法.在利用不同历史样本资料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交叉检验的同时,对预测年的雨型进行预测,可获得预测年的多次预测结果.该方法在中国东部夏季四类雨型的试验预报中表现出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