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本区早太古宙上壳岩是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其中前者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及安山岩的特点,并与世界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地球化学型式具可比性,反映出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具育相当于岛弧环境为主的演化趋势。变质沉积岩大致为一套岛弧间海盆地沉积的海相浊流岩。  相似文献   
92.
桂东北豆乍山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豆乍山花岗岩主要由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是桂东北苗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段的一个重要产铀的岩体.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8±11Ma,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以过铝、富硅、富碱和低CaO/Na2O比值为特征,微量元素主要富集Rb、Th、U和Ta,亏损Sr、Ba和Ti.稀土总量30.24×10-6~139.18×10-6,轻稀土轻微富集(LREE/HREE=4.00~6.35,(La/Yb)N=3.24~6.74),Eu亏损明显(δEu=0.14~0.19).结合其它相关地质资料,表明豆乍山花岗岩是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印支运动晚期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成分为泥质的变质岩通过低程度部分熔融方式而形成.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采自南岭东部(闽西南和粤东)和中部(赣南、粤北和粤中)的9个基底变质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和LAM-ICPMS锆石U-Pb定年和LAM-MGICPMS 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底变质岩的原岩都是沉积岩,而且是在新元古代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4.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科、7属和16种是以"藻"命名的,易让人们把海草误以为是海藻(Seaweed),造成混乱,同时给中国海草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值此"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首次在中国举行之际,国内众多的海草研究专家得以共聚,有机会共同探讨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经过研讨,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建议将这些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以期促进我国海草研究与保护的全面推进。随着未来中国海草种类与分布的深入调查,以后新发现的海草种类名称建议也统一命名为"草"名。  相似文献   
95.
青海德尔尼铜矿床成因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尔尼铜矿床位于青海省玛沁县积石山中段德尔尼山南坡,是一个以铜为主,钴、锌等多元素可以综合利用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存在较大分歧,因此,笔者运用宏观观察、矿相学研究及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该矿床金属矿物矿相学、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在德尔尼铜矿床中发现重晶石和石膏。石英-碳酸盐-重晶石-石膏为海底热液矿床的典型低温矿物组合。通过构造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合草莓状结构、矿体顶部的硅质岩、重晶石和石膏的发现等,种种迹象表明该矿床为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96.
黄山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侵位于元古宙变质岩中。主要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苏长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是一个由3次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黄山东岩体单颗粒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3008~0.283077,平均值为0.283038;176Yb/177Hf值为0.013483~0.050167,平均值为0.031085;176Lu/177Hf值为0.000602~0.002129,平均值为0.001338;εHf(t)(t=274Ma)值为14.20~16.60,平均值为15.20;εHf(0)值为8.30~10.80,平均值为9.40。εNd(t)值为6.6~8.3,初始87Sr/86Sr值为0.7031~0.7038。锆石单颗粒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岩体的岩浆源区具有亏损型地幔特征,可能与MORB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只有少量的(小于2%)地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97.
1 前言 新疆北天山东段沿康古尔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发育有一系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岩带东西延伸270 km,南北宽达20~35 km,从西到东分布着土墩、二红洼、香山、黄山南、黄山、黄山东、葫芦、马蹄、图拉尔根、咸水泉、四顶黑山等岩体.其中土墩、香山、黄山、黄山东、黄山南、葫芦和图拉尔根等矿床已经确定为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东天山黄山岩带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汤中立等,2006;秦克章等,2006,2007;三金柱等,2010;王玉往等,2006,2010;钱壮志等,2009;孙赫等,2008;夏明哲等,2008,2010;孙涛等,2010;邓宇峰等,2011,2012).  相似文献   
98.
牛毛泉基性杂岩体位于准噶尔古板块博格达-哈尔里克晚古生代岛弧东段,赋存磁铁矿。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明显成层性和韵律构造特征,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辉长岩、含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岩石属拉斑玄武岩系列,m/f值介于0.65~1.44之间,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弱的Ti正异常。岩石εNd(t)=-3.4~-0.50,εSr(t)=-3.4~8.5,具有向EMⅠ方向演化的趋势,表明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是新疆北部早二叠世时期后碰撞伸展阶段的产物,由拆沉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被软流圈加热后发生部分熔融并上侵形成。  相似文献   
99.
沉积物粒度特征对于研究物源、衡量搬运能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腾格里沙漠45个沙丘顶部样品的粒度特征,并计算了30 a输沙势。结果表明:(1)沙丘沙以细沙(71%)和中沙(20%)为主,平均粒径2.38 Φ,分选系数0.40 Φ;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偏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2)分选为“极好”和“好”的样品整体分布在沙漠中部和西南部,前者概率累计曲线趋于近对称、中等峰态,为二段式,后者趋于正偏、中等或尖窄峰态,为三段式;而沙漠边缘分选较差,概率累计曲线为多段式。(3)盛行起沙风为西北风。西北和东北部属中风能环境,风况属单峰型和复杂型;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属低、中风能环境,均双峰型风况。研究区沙丘沙源应以下伏河湖相沉积物就地起沙为主。沙漠边缘河湖相沉积物应该为中部区沙丘沙提供了物源,西南部沙丘沙可能源自石羊河下游的冲洪积物,风力分选作用较长,边缘沙丘沙则应来源于该区河湖相沉积物就地起沙,风力分选不充分。粒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与沙丘类型和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