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采用1991-1995年在胶州湾10个监测站季度取样的资料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胶州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并与80年代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些优势种如菲律宾蛤仔和细雕刻肋海胆等的数量明显减少;90年代初期与80年代相比,湾内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到90年代中期有所回升,而湾内的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却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小型底泥食性的种类,如丝异须虫和方格独鳃虫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而不同于80年代的6种类型,且各群的优势种变化较明显。导致这种变化的潜在因素可能是对菲律宾蛤仔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72.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73.
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周年变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4月逐月对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的高峰,平均为835.72mgC/(m2.d),春、秋季次之,分别为286.00mgC/(m2.d)和247.81mgC/(m2.d),冬季最低,平均为102.27mgC/(m2.d)。初级生产力平面分布特征为:夏季高值区一般位于湾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水域,秋季至次年春末的高值区一般位于湾东北部近岸水域,湾中部和湾口海域较低。湾外海域除夏末秋初与湾中部水平接近外,其它季节比湾中部和湾口低,呈自湾内向湾外递降的分布趋势。6月下旬记录到7213.48mgC/(m2.d)初级生产力的最高值,位于湾东侧近岸,该高值持续时间很短,在时间上恰巧对应于一周前的一次强降雨过程。温度是影响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4.
可见光和紫外线对浮游动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中枢地位.大多数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自身又是鱼类等高级摄食者的饵料,在食物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微型浮游动物又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浮游动物存活、繁殖的成功与否决定于能否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浮游动物行为的研究对理解浮游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系统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对浮游动物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浮游动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