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渤海1999年4月运动类铃虫的平面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昌  孙军  孙松 《海洋科学》2004,28(12):67-69
研究了1999年4月末用浅海Ⅲ型网在渤海30个站住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中的砂壳纤毛虫,发现砂壳纤毛虫种类单一,几乎全部为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 Wang 1936),丰度为32~10731个/m^3,碳生物量为0~1.52mg/m^3。  相似文献   
112.
浮游动物群落研究在生态学研究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选取不同的浮游动物种和不同的发育期作为分类依据,用聚类分析和分布分析的方法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普里兹湾海区夏季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三种地理群落:北部以纽鳃樽为特有种的被囊群落、中部磷虾群落和以晶磷虾为特有种的近岸群落.通过观察和指示种分析,结果表明:被囊和磷虾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是纽鳃樽、毛颚类幼体、巨锚哲水蚤和毛颚类成体;被囊和近岸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为巨锚哲水蚤、毛颚类成体、戈氏长腹水蚤的晚期桡足幼体和虾的原蚤状幼体;在对磷虾和近岸群落的分析中晶磷虾是最明显的指示种,其次是磷虾的无节幼体和隆剑水蚤.  相似文献   
113.
胶州湾内浮游动物丰富,而且水母种类十分丰富(马喜平等,1999;王真良,1996;肖贻昌等,1992),水母类在海洋食物网结构中处于较高营养级次,其季节性数量变化及斑块状分布对其他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和鱼类补充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胶州湾1980-1998年的历次调查资料,对湾内水母类数量的时空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且探讨了温度、盐度和其他浮游动物同水母类数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南黄海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的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元子  孙松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10,41(2):180-185
根据对胶州湾外一站位连续1年逐月采样所获得的资料,研究报道了南黄海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的生活史特征。南黄海强壮箭虫共有5个世代:(1)春季世代(2—5月),生长率为0.0066/d;(2)夏季世代(6—8月),生长率为0.0038/d;(3)夏季世代(6—9月),生长率为0.0090/d;(4)夏季-秋季世代(7—11月),生长率为0.0152/d;(5)秋季-春季世代(10—5月),生长率为0.0160/d。强壮箭虫的生产力和摄食率分别为0.67gC/(m2·a)和2.33gC/(m2·a)。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强壮箭虫5个世代中的夏-秋世代和秋-春2个世代的生长率较高;南黄海强壮箭虫的全年平均生产力显著低于东京湾,但对南黄海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却与东京湾相当。  相似文献   
115.
胶州湾中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剖镜镜检的方法鉴定和分析了2001年2、5、8月,2002年5、8、11月以及2003年2月在胶州湾7个航次中浅海Ⅲ型网垂直拖网样品中的砂壳纤毛虫。结果表明,各个航次优势种(丰度)为:2001年2月,Tintinnopsis brasiliensis1500-23900个/m3;2001年5月,Codonellopsis mobilis80600-624000个/m3,Leprotintinnus neriticus920-13842个/m3,Fav-ella campanula184-2728个/m3,T.kofoidi0-368个/m3;2001年8月,Stenosemella sp.0-982个/m3,T.radix98-19114个/m3,L.neriticus0-5932个/m3,E.panamensis0-1318个/m3,T.gracilis0-317个/m3,L.nordqvisti O-158个/m3;2002年5月,C.mobilis22400-1567500个/m3,L.neriticus900-96300个/m3,C.parvicollis0-75600个/m3;2002年8月,E.panamensis0-2604个/m3,C.mobilis0-992个/m3,T.gracilis0-256个/m3,L.nordqvisti0-102个/m3;2002年11月,C.ostenfeldi0-13003个/m3,L.neriticus0-713个/m3,T.schotti0-316个/m3;2003年1月,砂壳纤毛虫丰度低干50个/m3。下列5种是新记录种:C.ostenfeldi,T.schotti,T.kofoidi,L.neriticus,Stenosemella sp.。  相似文献   
116.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00,31(6):657-663
于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植物的摄食场现实验研究,同时对微型浮动物的氨氨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一同型浮洲 物的日摄食量为5.1-25.0mgC/(m^3.d),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0%-65%,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34%-100%)。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氨产生率为0.44-1.75mg/(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6.8%-53.6%,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浮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7.
中华哲水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芳  孙松 《海洋科学》2001,25(11):16-19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真正起控制作用的往往只是少数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是我国近海及日本沿岸海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 ,它与北挪威沿岸海及巴伦支海大西洋区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飞马哲水蚤 (C.fin marchicus)的角色相同 ,分布广、数量多、个体大 ,因此在探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种群动力学中该种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际GLOBEC研究计划中 ,将飞马哲水蚤作为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种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也已将中华哲水蚤列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类的DNA 条形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方近海习见水母类24个种共62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COI)序列,结合GenBank中具DNA条形码关键词的mtCOI序列,共比较了水母类mtCOI片段207条,水母mtCOI种内遗传差异在0%-7.4%之间,均值为0.9%(SD=0.014),其中约93%的个体种内差异小于4%;近源种间遗传差异在5.4%(Sarsia)到44.9%(Lensia)之间,均值为25.1%(SD=0.118),97%以上的个体种间遗传差异大于10%。绝大多数(98.8%)水母种类种内遗传差异小于种间遗传差异,条形码间隙明显。本研究涉及的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内遗传差异均显著小于种间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以mtCOI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实现对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类鉴定。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梳理了中国近海一些常见水母的分类地位。此外,对4种保存液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90%乙醇、DMSO、RNA Safer和DNA Conserver4种保存液无法同时保存形态学特征和DNA序列,但DNA Conserver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9.
刘永芹  孙松  张光涛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00-1207
本文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和6月在南黄海两个连续站S1-4和S3-3采集的梭形纽鳃樽的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该种昼夜垂直移动行为略有差异。在S1-4站位, 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从未到达底层(50—70m), 在0—50m的水层中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从中午(12:00)到傍晚(18:00)主要分布在表层, 之后移动到较深的水层(10—30m), 而单体由于数量较少而未进行昼夜垂直移动分析; 5、6月份, 该种单体和复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 即白天迁移到表层, 夜间向底层迁移, 5月份尤为明显。在S3-3站位, 12月份和5月份梭形纽鳃樽的单体和复体几乎在整个水层都有分布。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在夜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06:00时到达最底层, 白天主要分布在20m以上的水层中。5月份梭形纽鳃樽单体和复体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 但主要分布在10—20m的水层中。  相似文献   
120.
在“高硝酸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铁被认为是浮游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这个“铁假说”是否适用于某一具体海洋环境还需要实验的验证.为了认识铁在南大洋普里兹湾对浮游植物的限制作用,在普里兹湾和罗斯海北部的极锋区分别进行了2次和1次现场铁加富实验.在罗斯海的极锋区,微量铁的加入显著(P〈0.05,Student’s t-test)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而在普里兹湾,加入和未加入微量铁的实验瓶中浮游植物均表现为快速的增长,它们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别(P〉0.05,Student’s t-test).加富实验的结果确认了铁在罗斯海对浮游植物的限制作用,也表明在普里兹湾铁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限制因素.考虑到所有实验瓶中的光强高于现场海区中浮游植物能获得的光强,光被认为是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限制因素.在加富培养实验过程中,营养盐的吸收比例也随着浮游植物生长状态和生长阶段而变化.浮游植物生长得到促进后,首先增加了对N的吸收,其次是P,最后是Si.在浮游植物的增长停滞期和下降期的Si/N和Si/P吸收比显著高于指数增长期.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普里兹湾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对各种海洋环境中的碳与营养盐循环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