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36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47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本文对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牦牛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具有高钾高钠,贫铁镁的特征,属中酸性岩类,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5.7±2.7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不晚于早泥盆世,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依据。综合分析表明,石底泉地区牦牛山组火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产物,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54.
55.
重测是对所有地貌和地形进行重新测量,完全不利用原地形数据。重测更新的方案适用于原测图的地貌和地形变化很大(50%以上)的情况。一次系统的全面重测工作,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周期长,出图慢,显然重测不是一种经济、快捷的方法;而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周期性长的重测工作难以及时跟踪地物的变化情况。重测成图周期长,以天津市为例,市区面积为33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6.
基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矿区沉降监测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我国东北某矿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开采方提供的矿区施工开采挖掘图在矿区周边布设二等水准测量监测网。通过对矿区三年间采集的四期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研究区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在监测的三年期间,研究区始终处于沉降状态,其中矿区开采中心的沉降速度要明显大于周边地区,三年间的最大沉降量为0.29m。 相似文献
57.
58.
2016年8月24日在意大利佩鲁贾地区发生M_W 6.2地震,截至北京时间2016年8月25日8时,共获得强震记录192组,分析地震动PGA、反应谱以及能量参数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峰值。此次地震PGA100 cm/s~2记录的水平平均反应谱在短周期明显大于欧洲的设计谱。两水平方向平均反应谱谱比小于1.5,并且在短周期(T0.5 s)谱比差值变化较大,说明此次地震EW向地震动对短周期结构物影响较大;(2)衰减特性。整体看来,此次地震中的PGA值均不同程度低于中国第五代区划图中的中强地震区、中国西部地区、美国西部地区以及欧洲中小地震衰减模型的预测值,且衰减快。Arias强度的衰减变化趋势与Travasarou等的理论模型基本一致,但均小于理论模型值;(3)持时。此次地震的相对持时随震中距增大有逐渐增大趋势,持时均大于Kempton及McQuire的理论模型,表明此次地震的能量释放时间较长。此次意大利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该地震具有能量衰减快、持续时间长、对短周期结构物影响较大等特点,验证了此次地震破坏集中在近场、远场震害相对较轻的结论,这也是造成本次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51—2014年中国160站月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在月尺度上常常出现前、后冬相反甚至冷暖交替的现象。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存在3个主模态:全冬一致型、前后反相型和冷暖交替型。当西伯利亚高压冬季一致偏强(偏弱)时,冬季一致冷(暖);当海陆热力差异由强变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由强变弱,东亚西风急流比较稳定,强度偏强,位置由南向北移动时,冬季前冷后暖;当大气环流发生突变,尤其是海平面气压场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大气活动中心的频繁调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月时间尺度上强弱交替时,冬季气温呈冷—暖—冷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60.
“十五”期间,我局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作者在工程市场的大潮中不断探索、艰辛拼博。不仅为全局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00年,以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为基础的工勘施工业完成收入1.96亿元,到2005年已达到近7亿元,增长了2倍多;工勘施工业的年收入已占全局对外创收的2/3以上,占全局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全局经济的主要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