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毕硕本  冯磊 《东北测绘》1998,21(4):33-33,36
本文论述了建立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大庆油田地面建设系统的现状,概括性地提出了该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建设目标。对大庆油田地面建设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92.
位错模型是一种说明起因于地震和板块消减等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地壳应变及形变的模型计算法,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橘本,1995;Ozawa et al,1999)。这里所说的位错模型,是指通过叠加相对于弹性体中假设的位错面的解析解(Okada,1985,1992)求应变场和位移场的模型方法。由于  相似文献   
293.
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湍流强度相似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9,他引:29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1998年加强期(IOP)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的无量纲风速、温度及湿度方差相似性,并与HEIFE戈壁沙漠和绿洲及海洋下垫面作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关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动力及热力学参数的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94.
大井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主要剖面、平面、长纵剖面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矿石多元素相关分析得出 :Cu、Sn矿化既有关、又有分离 ,二者并非总是同时空富集 ,存在独立的锡矿体和铜矿体 ;总体上Sn矿化与Cu -Ag矿化关系密切、局部与Zn矿化有关 ;Ag矿化与Cu矿化、Pb -Zn矿化均有关 ;Cu与Pb、Zn的相关性差 ,空间上经常分离。从NWW到SEE矿化元素存在Ag -Cu -Sn -Pb -Zn混合矿化→Cu -Sn -Ag矿化→Pb -Zn -Ag矿化的纵向分布。成矿地球化学阶段可划分为 :Sn +As+Co、Cu +Sn +Ag±Au±Co、弱Ag +Cu±Au、Zn +Pb +Ag±Cu四个阶段。推断NE向断裂F2 -1及F2 可能是导矿构造。F1可能是另一个类似于F2 -1的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295.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了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情报网领导小组会议。全体领导小组成员:武汉地院、吉林水文地质一队、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处、陕西水文地质一队、江西水文地质队、江苏水文地质一队、广西水文地质队、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地质部水文地工质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负责情报网工作的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96.
车镇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车镇凹陷古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构造层序组),3个二级层序(构造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整个古近系跨时约40Ma,构成1个一级层序,可分为4个二级层序,孔店组不发育而只剩下3个,对应时间跨度度分别约7.5Ma,4Ma和13.4Ma,进一步可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时间跨度差别较大,以层序3~5最小,约1.0~1.5Ma,层序6最大,约5.2Ma。从构造演化上,在车镇凹陷可划分为孔店一沙四期伸展半地堑充填的初期断陷阶段、沙三一沙二下期断块强烈活动的强烈断陷阶段和沙二上—东营期断块活动复杂化的断陷萎缩阶段。根据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可将古近系层序划分出初陷期干旱蒸发构造坡折型、深陷期深水沉积坡折型和萎缩期浅水斜坡型3种模式,各种层序模式中体系域构成、沉积充填和砂体发育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7.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汤不拉斑岩钼(铜)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不拉斑岩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的火山岩浆弧中,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构造环境,成矿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斑岩体有关,并受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产于多种方向的构造结合部住,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潜力的斑岩钼(铜)矿床.系统地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该矿床的发现使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向东延伸了上百公里,又将其向世界级巨型斑岩铜矿带推进了一步,对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8.
299.
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址—河流距离是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基于PD,H 值计算的连续性地理数据最优离散法,获取遗址—河流相关性定量数值,讨论和总结模型中等间距(EI)、百分位(QV)、自然断点(NB)、几何间隔(GI)4 种分类方法,分别在裴李岗时期、仰韶前期、仰韶后期、龙山时期所表现的性能及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聚落的结构、发展规律、分布和范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4个文化时期分别采用NB、QV、NB、GI及其分类数分别为8,8,8,6 时,为离水距离因子的最优离散。该因子对遗址密度分布的决定力分别为39.5%、70.8%、73.0%和59.8%;②洪水切割作用导致河岸两旁的阶地逐渐崩塌,阶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古人类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将遗址沿河散开呈条带装分布。当阶地面积小到一定程度,聚落沿河流长度扩展的成本过高,便开始向远离河流部分扩张,因此离河距离因子呈先升后降;③从Q 值提升强度看,NB/EI>GI>QV;从提升效率看,EI/GI>NB>QV;从决定力大小来看,GI>QV/NB>EI;④聚落结构由裴李岗时期的简单、稀疏和松散不断发展,分别在仰韶前、后期和龙山时期出现两极化、三段式,聚落发展影响因素由人口数量增长变为社会内部结构变化,聚落的分布和古人类活动范围距河流约正常人步行1~2.5 h 的距离,且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00.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汶川地震滑坡编目图。该编目图显示,汶川地震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约110000km。的区域内,滑坡的面积为1160km2。这些滑坡是依据地震前后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片,使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圈定出每一个单体滑坡,每个单体滑坡对应一个区要素,并对部分滑坡进行了现场调查验证。基于此,本文选择一个面积为44031km2的滑坡高密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区内滑坡数量为196007个,面积为1150.622km2。在原汶川M8.0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分析,建立了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滑坡密度)与地震烈度匹配定量标准:LAP≥70%,为XII烈度区;20%≤LAP〈70%,为XI烈度区;5%≤LAP〈20%,为X烈度区;1%≤LAP《5%,为IX烈度区;LAP〈1%,为VIII烈度区及低于VIII烈度的区域。对原烈度图覆盖约123832km。的VII及VII以上烈度区边界进行了修正。修正前后的烈度图与地震滑坡的匹配度分别为93.8%和95.8%,可见修正后地震滑坡与地震烈度的匹配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本文所制定的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关系,可为其他地震事件,尤其是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地震事件的烈度分布图制作提供方法参考、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