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底活动断裂的综合研究—以日本西相模湾断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的裂陷过程具有幕式的特点。基于经典的单幕拉伸模型难以正确描述多幕裂陷过程,本文提出了多幕瞬时均匀拉伸的定量动力学模型。它可定量恢复多幕裂陷过程的盆地沉降和岩石圈的拉伸过程,预测深部软流圈顶面高度和深部热  相似文献   
32.
务宗伟 《地下水》2008,30(2):51-53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下同)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在BIM+GIS技术引入公路设计后,能解决空间任意点与公路平面路线之间位置关系的定位问题.利用计算机邻近搜索算法、R树构件方式及二、三维几何计算公式,推导出一种高效的计算方式,获得了GIS空间中任意点的新定位方式;实现了公路路线与空间任意点的相互换算关系,解决公路工程空间定位的问题,提升公路设计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34.
在比较全面的梳理当前国内外海岸线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LiDAR测量法相比传统人工实地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和SAR/InSAR测量法在海岸线测量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论述了在我国开展LiDAR技术测量海岸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我国海洋测绘领域研发或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马修斯法是单波束水深测量声速改正的常用方法,为了提高多波束水深测量声速改正精度,利用马修斯方法的参数,在该方法基础上推导出新的改正公式,并将之运用在多波束水深测量中的声速剖面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略优于水文内插法;与纯数学拟合外延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运用该方法可以得到效果更好的海底三维图,提高多波束水深测量精度和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6.
1997~89年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及中国近海海区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淑琴  孟上 《海洋预报》2000,17(2):39-48
1997~98年发生了近百年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文对1997~98年冬季(12~2月)500hpa环流特征、东亚温带气旋活动及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多年厄尔尼诺过程、非厄尔尼诺过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及天气特征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北半球500hpa环流30°N以南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中纬度的槽脊分布与多年平均有较大不同,东亚大相偏弱,同时北美大槽减弱,北太平洋高压也减弱,西风环流指数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强度偏强。中国东部沿海气旋分布特征为北部偏少,南部明显偏多;降水为东部沿海地区偏多明显;气温为南部海区出现高温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37.
福建深沪湾牡蛎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牡蛎礁贝壳属种做了鉴定和^14C测年,对牡蛎礁充填物做了粒度分析、矿物分析、有孔虫分析、幼体贝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牡蛎礁由长重蛎、近江重蛎及泥沙组成,属于福建沿海晚更新世末闪海侵(44000-20000a.B.P.)河口产物。牡蛎礁起始于23000a.B.P.-15~-20m;海侵过程中沦入浅海;海退时完成造礁。现今,牡蛎礁出露低潮带是地壳上升和海岸侵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合成偏移(SYNDEV)是由井孔的倾斜方位角和井斜倾角来计算的,其算法很简单,大多应用正切函数方法来计算井斜。它用一种简单的办法来将SYNDEV设想成总是与层面垂直的井孔。这种设想使合成井孔总是与层面法线一致。这是在作图和计算过程中代表倾角的一种方法。作成的SYNDEV图包括水平位移图、平面图、剖面图、总方位角和方位角差图,是处理井斜资料所作出的图件。把这些图件组合成较大的相关分析图后,可以从图中识别出隐含的地质特征,如小断层、不整合面以及层序边界等,而这些特征在常规的倾角矢量图或累积倾角图上是…  相似文献   
39.
40.
秦-祁构造结合部位以新阳-元龙大型剪切带为界,北侧的北祁连造山带和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线呈斜截关系,致使两侧岩石单元的对比存在困难。陇山岩群位于秦-祁结合部位的北祁连构造单元东端,是一套岩性复杂的中深程度变质杂岩,其形成年代和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重点以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其测年结果明显分为4组,两个主要区间为1 097~795 Ma (49%,峰期年龄约为929 Ma)和2 713~2 265 Ma (21.5%,峰期年龄约为2 435 Ma),另有两个次级年龄组为575~471 Ma (12%,峰期年龄约为541 Ma)与1 864~1 539 Ma (14%,峰期年龄约为1 717 Ma)。通过最小岩浆峰期年龄和陇山岩群内侵入体的最老年龄初步限定其形成时代介于寒武纪早期-早-中奥陶世(539~454 Ma),与已报道的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陇山岩群TTG片麻岩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基底的沉积岩系。通过与周边构造单元年龄特征峰值的对比研究发现,其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 713~2 265 Ma)和中元古代(1 864~1 539 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基底,新元古代(1 097~7 95 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和中祁连陆块,早古生代(575~471 Ma)的碎屑物质来自于天水-武山构造带,与该洋盆形成过程有关。因此,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的碎屑物源既包括北侧的华北板块南缘基底,又包括南侧的秦岭-祁连造山带,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红土堡弧后盆地的形成扩展阶段,与北秦岭东段宽坪岩群副变质岩和二郎坪岩群变沉积岩形成构造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