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31.
浅评《地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2.
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已经成为城市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对于城市空间分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城市,很少涉及中等城市.实际上,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城市,在广大中等城市中也已初见端倪.我们以中等城市--丹东市为例,通过调查走访获取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使用MapInfo和Surfer作图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探讨了丹东市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丹东市作为典型的中等城市,其内部人居环境已经异化,显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趋势;(2)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的总趋势是沿鸭绿江岸线向陆地呈扇形逐级递减;(3)扇形外围--西北部地区的人居环境空间分异打破逐级递减和平行扩散的规律,在局部形成小范围的次级核心点.  相似文献   
133.
围隔生态系中可溶性锰对两种形成赤潮藻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春秋两季,在厦门的临海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两次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对海水中可溶性锰与赤潮发生规律大小的关系作探索性的研究。实验时人为地引发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春)和颤藻(Oscillatoria,秋)的赤潮。实验用的厦门西海域海水,其可溶性锰含量在3~4μg/dm3的水平时,就足够藻类形成赤潮的增殖需求。若含量升高,在低于80μg/dm3情况下,过量的可溶性锰不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但处于mg/dm3含量水平的可溶性锰,会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的数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4.
以2000年以来编制的中国风景道规划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方法,剖析风景道规划创新的集中发生领域、创新理论基础及推动创新的本源。结果表明:风景道规划在旅游功能定位、要素构成、规划设计原则、规划框架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新,且以规划框架体系创新最为集中;创新本源主要来自风景道的线性特征,同时受自驾游市场需求影响;中国风景规划中充分运用了这些创新。  相似文献   
135.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2)(75.91%~77.23%)、富K2O和Na2O,贫CaO、MgO、TiO2和P2O5,A/CNK介于1.01~1.0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饱和温度733~768℃,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9~0.25),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Ba、Sr及Nb、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Hf/177Hf)范围为0.282 487~0.282 611,εHf(t)介于-3.54~-0.5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Hf)为1.16~1.33 Ga。索拉沟钾长花岗岩是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新生下地壳是幔源岩浆在特提斯洋俯冲阶段(242~238 Ma)底侵古老地壳形成。结合晚古生代至中生代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后巴颜喀拉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6.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沿海盆地发生海侵事件,可能给低海拔沿海城市带来灾难,因此地质时期的海平面升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福建霞浦钻孔沉积物进行详细的环境磁学参数测试和AMS 14C定年,并结合岩性描述及前人对福建沿海全新世以来海平面波动曲线的重建结果,探讨了约7800a B.P.以来研究区海平面波动的磁学记录。研究表明,钻孔沉积物中的主导磁性矿物为陆源碎屑磁铁矿。当海平面上升时,沉积区水动力条件减弱,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减少,沉积物以浅海相淤泥为主,κ、ARM及SIRM值很低,TOC含量升高;当海平面波动下降时,沉积区水动力条件加强,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增加,沉积物以潮滩相含中粗砂沉积为主,κ、ARM及SIRM值升高,TOC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磁学参数可以很好地响应海平面上升过程中次一级波动变化,但是不同的研究区海平面升降的磁学响应不同,在使用时应当谨慎。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前人对研究区重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定年手段及研究材料的不同或区域性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7.
张云  张建丽  李雪铭  景昕蒂  杨俊 《地理科学》2015,35(10):1288-1295
海岸线变迁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1990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4个时期的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色差Canny算子计算方法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22 a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空间位置变化量及年均变化速度,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与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① 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② 中国海岸线多为相对稳定海岸线,其次为强烈岸进岸线,稳定性岸线全国均有分布,而强烈岸进岸线多分布于江苏和辽宁两省;③ 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岸线的稳定性指数逐渐降低,22 a下降了1.1,以长江入海口为分界,南方沿海城市岸线稳定性指数高于北方。  相似文献   
138.
采用群落学样方调查法, 对中国的水生入侵种水盾草所侵入的沉水植物群落进行研究.主要以28个样地(包括4个对照样地)为调查对象, 并将道场、太湖、陶堰、柯岩、方桥和五常6个作为固定样地进行每个季度的调查.α、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 结果表明, (1) 各个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都较大, 物种数目不等; 固定样地大多在不同季节中物种数目有所变化, 春夏季多, 冬季少. (2) 一般样地的3个α多样性指数中, 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变化较为一致, 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太一致.物种多样性与水盾草的入侵程度有关, 水盾草优势程度越高, 物种多样性就越低.(3) 对照样地??多样性指数与相应的一般样地比较, 多样性也与优势度相关.(4) 固定样地??多样性指数一般冬季较其他三个季度低, 但2001年与2002年没有大的差异.(5)βT多样性指数显示, 在0.4-2.4m水深, 种类组成都有所改变, 在0.4-0.8m和0.8-1.2m种类改变较多, 且以稀有种类为主.水盾草对本土水生植物有负面影响, 应引起高度重视, 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9.
以体长7.643±0.639mm的日本囊对虾秋繁同生群仔虾为实验对象,以氨氮为胁迫因子,在水温18.0±1.0oC、盐度20、p H 8.1±0.2的条件下,经确认其96h成活率略低于5%的氨氮攻毒质量浓度为52.37mg/L后,以此为氨氮急性攻毒实验质量浓度,借助显微扫描像素测量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A、B、C、D、E实验群体(依次为氨氮攻毒0—24h、24—48h、48—72h、72—96 h时段内的死亡群体和氨氮攻毒96 h时的存活群体)间形态表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15项形态性状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性状仅为总长和第四腹节长;(2)在所涉17项形态比例指标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指标共计3项,依次为第五腹节长/总长、额剑长/头胸甲长和尾节高/尾节长,各实验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且均有随耐氨氮性能差异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大的趋势;(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940%,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46.121%,其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主要影响变量占形态比例指标总数的64.706%;(4)将氨氮急性攻毒处理所获E实验群体定义为选留群,其余实验群体统归为淘汰群,经判别分析,所建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淘汰群和选留群个体,其中选留群和淘汰群个体的判别准确率P1分别为99%和86.75%,P2分别为88.20%和98.86%,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88%。  相似文献   
140.
选取南雄盆地始新统红层——古城村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磁性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古城村剖面上部和下部为红色,中部为青灰色,颜色及其深浅均随沉积层理/层次逐渐变化,说明颜色和沉积地层层理/层次为同期形成,为地层的原生色。磁学测量的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剩磁矫顽力(Bcr)结果与红度(a*)呈现良好的正对应关系,热磁曲线结果表明红层样品以赤铁矿为主,漫反射光谱(DRS)佐证了原生赤铁矿的存在且是唯一可以检测到的磁性矿物。赤铁矿指示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为高温少雨。剖面中部存在青灰色地层,该层样品的热磁测量没有检测到磁性矿物信号,只检测到顺磁性矿物信号。高温处理后的DRS测量也表明其存在顺磁性的黏土矿物。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其与标准石灰岩相比差异较大,而与中国典型黄土较为相似,可能说明青灰层并非石灰岩。剖面的上下层均为以原生赤铁矿为主的红层,代表高温强氧化环境。青灰层与上下红层之间为过渡渐变,地层较为连续且无不整合现象,化学元素分析也显示该层与上下红层、上地壳和黄土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该层更可能是风积物在气候转为湿润条件下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钙质淀积层。古城剖面反映了始新世时期干热氧化—湿润氧化还原—干热氧化的逐渐变化过程,对于准确理解南雄盆地此阶段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