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粒度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哈斯 《地理研究》1998,17(2):178-184
腾格里沙漠南缘格状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粒径与分选参数在沙丘断面具有规律变化是形态-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文中根据沙丘形态和气流状况,对格状沙丘成因及类型归属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格状沙丘发育在双向低风能环境,其中主梁为主风(西北风)作用下形成的横向沙丘,副梁则发育在主梁基础上并受制于主风和次主风(东北风)交替作用,在形态,沉积和动力学方面具有纵向要素特征.因此,该区格状沙丘属纵向要素叠置于横向沙丘之上的一种复杂型沙丘.  相似文献   
52.
闫娜  哈斯  刘怀泉  李双全 《中国沙漠》2010,30(4):801-807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其形态及演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地貌响应和土地沙漠化正逆过程。本研究从沙丘形态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及演变等几个方面回顾了近50 a来国内外对抛物线形沙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3.
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禹  杜会石  刘美萍  哈斯 《地理科学》2015,35(7):898-904
风蚀坑是沙质海岸、湖岸及干旱、半干旱区沙质草原地区受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受风蚀坑地形的影响,坑内气流的风速、风向发生了变化,通过输沙过程的局部差异改变了风蚀坑的蚀积格局,并对风蚀坑形态进行改造。而形态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近地表气流,由此产生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的响应与反馈。总结并扼要评述国内外近年来风蚀坑形态-动力学及其发育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对今后此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之后,有植物定植的沙丘表面广泛发育了生物结皮。揭示不同类型人工植被与生物结皮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受损荒漠系统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区(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柳Salix psammophila+羊柴、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生物结皮厚度、抗剪强度、总盖度及分盖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区生物结皮发育特征表现出较大差异,小叶杨样地生物结皮厚度、抗剪强度和总盖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人工植被区(P<0.05),羊柴、沙柳+羊柴样地生物结皮的盖度较低。分盖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杨样地生物结皮以藓类结皮为主,其余样地则以藻类结皮为主。生物结皮盖度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叶杨的建植有利于生物结皮的扩殖,沙柳行带间栽植羊柴则不利于生物结皮的发育。  相似文献   
55.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丽丽  王训明  哈斯  花婷 《地理学报》2012,67(11):1526-1536
干旱半干旱区风沙活动较强烈, 风沙地貌十分发育, 环境演变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由于缺乏高分辨率载体, 在这些地区进行环境变化重建的手段及获得的结果相对贫乏。但是在这些区域发育的灌丛沙丘是风沙堆积体, 其形成演化记录了相对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灌丛沙丘形态学特征、发育过程、以及其在区域环境变化重建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研究在揭示干旱区环境演变过程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这一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6.
河套气旋发展东移与北京721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雪峰  孙永刚  萨日娜  袁慧敏  哈斯 《气象》2013,39(12):1542-1549
对河套气旋发展东移引发的北京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简称“北京721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是北京721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高空辐散区的强迫作用和对流层低层锋区走向“引导”河套气旋改变了北上的常规路径,迫使其东移直接影响河北、北京地区。河套气旋在沿着锋区东移过程中,由暖心正压气旋转变为斜压性气旋,同时,将锋区的势能转变为动能使河套气旋迅速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使得本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自西向东不断增强。河套气旋在北京特大暴雨中的作用表现为:动力抬升、增强水汽输送、触发不稳定能量等三方面。午后,河套气旋暖锋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在北京地区产生强对流系统,形成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使得降水强度成倍增长,是北京地区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东南气流中地形抬升作用对降水有增幅作用,北京721暴雨是多种有利因素叠加所致。  相似文献   
57.
1 气候概况今年春季天气回暖早 ,季平均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前春偏少 ,后春中部地区降水偏多。风沙天气比近几年明显增多。终霜结束日期偏早 ,光照充足。1 .1 气温春季全区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 1~ 2℃。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 3℃ ,4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地区比常年偏高 1~ 2℃ ,阿盟西北部偏高 3℃ ,5月份平均气温呼盟满洲里、额尔古纳右旗比历年偏高 4℃ ,其余地区偏高 1~ 3℃。1 .2 降水春季降水呼盟中东部 ,赤峰市西部 ,锡盟大部 ,乌盟北部 ,呼包二市北部比历年偏多 1 1 %~1 57% ,其余地区偏少 7%~ 1 0 0 %。季内降水分布不…  相似文献   
58.
沙质草原灌丛沙堆研究综述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岳兴玲  哈斯  庄燕美  张军 《中国沙漠》2005,25(5):738-743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荒漠地区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拦而堆积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普遍的研究表明灌丛沙堆是伴随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是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的标志,也是沙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灌丛沙堆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但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对灌丛沙堆形态、沉积物、演变及其环境意义等几个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争议,并提出了灌丛沙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国内对灌丛沙堆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9.
王帅  哈斯  张军  张萍 《中国沙漠》2007,27(5):745-749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发育于宽单峰中能风况环境,是该区主要风沙地貌类型.对碟形坑表面气流的观测结果显示,气流进入风蚀坑后,在入风口扩散,风速开始降低至坑底达到最低;在坑后缘出风口汇集形成急流,风速剧增至坑后积沙顶部风速达到最高值.风蚀坑后缘在风沙流的磨蚀作用下后退,风蚀坑顺风向扩展,同时此处较大的剪切风速和输沙率使大量来自坑内的沙物质沉积到坑后草地上呈扇状蔓延.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在来自西北、西和西南方向风的交替作用下,向东南、东和东北方向扩展而生成.随着风蚀坑深度和水平尺度的增加,最终可能沿强风能方向或合成输沙方向扩展成为大型的槽形坑.  相似文献   
60.
哈斯  杜会石  孙禹 《第四纪研究》2013,33(2):314-324
小叶锦鸡儿灌丛沙丘是内蒙古高原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主要风沙堆积类型。野外调查表明灌丛沙丘在该区主要分布在耕地、冲积扇下风侧和村落周围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段。根据对耕地、冲积扇下风侧典型样地灌丛沙丘形态参数的详细测量和沙丘及丘间地气流的系统观测结果,发现灌丛沙丘覆盖度及风沙沉积量顺风向减小,近地面气流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顺风向减小; 在沙丘单体,风速廓线由迎风坡经丘顶至背风坡趋于复杂。在沙丘形态诸参数中,沙丘高度与水平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相关,表明在目前风况和沙源环境中该区灌丛沙丘处在加积增高阶段,但其速率小于水平扩展。该区灌丛沙丘的规模主要受上风侧可供沙源有效性和灌丛生长状况的控制,灌丛沙丘的出现是该区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