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634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室内应急疏散的背景下,理解人们如何感知应急疏散标识以及他们的感知如何影响疏散行为十分重要。虚拟地理环境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的沉浸式多维信息空间,是一个符合人类感知认知规律的三维、动态、可交互空间。而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虚拟地理感知/认知实验,则可以提供一个可定量观测的可控虚拟实验环境,通过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定量地获取与空间感知、认知行为相关的客观实验数据。本文将沉浸式虚拟环境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设计了VR眼动感知实验,以室内通道为例,采用定量观测、数据统计、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不同虚拟火灾逃生场景下的疏散时间、眼动注视点、个体移动轨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最后对室内应急疏散标识布局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实验结果表明:① 女性参与者比男性更容易被逃生起始位置干扰,拥有较差的虚拟空间感;② 3种场景类型(无标识无烟雾、有标识无烟雾、有标识有烟雾)在疏散时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应急标识、烟雾与逃生起始位置对疏散时间有显著性影响;③ 通道墙贴标识的感知率最高为0.929,在火灾逃生中最容易被识别;④ 安全出口标识感知率最低为0.333,眼动注视点大多在安全门而非安全出口标识上,因此需要提升安全出口标识的视觉吸引力;⑤ 室内通道微观环境的不同(例如通道长度)对应急标识注视时长的变化有较大影响;⑥ 安全出口附近的标识布局、设计有待改进。虚拟眼动感知实验为评估室内应急疏散标识的合理性和布局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野外遥感调研和收集整理大量剖面及路线地质资料,讨论了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气候常量元素、变价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气候沉积物及其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的气候指示性古生物化石及岩相古地理资料,首次系统地演绎了本区中新生代古气候特征及其变迁演化史。划分出8个气候旋回,指出晚三叠世为热带亚热带温热半潮湿-潮湿气候,组成第I气候旋回;中株罗世呈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组成第Ⅱ、Ⅲ气候旋回;晚株罗纪经历了热带炎热半干燥→温暖半潮湿和潮湿→炎热半干燥气候的演化,组成第Ⅳ、Ⅴ气候旋回;白垩纪气候早期呈温暖半潮湿,晚期转为半干燥-干燥热带、亚热带气候,组成第既Ⅵ、Ⅶ气候旋回;第三纪为内陆亚热带的干燥、半干燥→高原温凉气候;第四纪曾出现过6次冰期和5次间冰期,新生代总体经历了剧烈而频繁的冷暖波动,气候日益干燥和寒冷。最后简单分析了气候旋回与沉积旋回、构造运动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叠加耦合关系,以及古气候变迁的主因。  相似文献   
993.
994.
标识工作是建立深度学习数据集的关键基础,对观测数据匮乏的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智能预报尤为重要.选取2008-2019年重庆地区灾情报告中有准确时间的13次降雹过程(分为参照集和验证集),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建立基于地面实况的降雹风暴体客观标识方法.为获取冰雹与风暴体的合理匹配,选取风暴质心与降雹地点间距离、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复配水溶性添加剂(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向运输水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分别记为F-20%组、F-40%组、F-60%组、F-80%组、F-100%组),以不添加任何水溶性添加剂处理为对照组(Control),随后模拟实际运输过程14 h。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0、5、9、14 h)的水质(总氨氮、pH)、血清和肝脏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运输14 h后,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处理组水体总氨氮、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除F-20%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除F-100%组外,其他添加剂组的水体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运输14 h后,F-4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实验组(P <0.05);鳃和皮肤结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复配...  相似文献   
996.
在对1959~1990年的资料进行大量普查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形势特征在江西致洪暴雨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各个天气系统对形成致洪暴雨的作用,并根据中低层天气形势特征来分型建立致洪暴雨的预报模式。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提出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思路是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确定洪涝等级。  相似文献   
997.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是东亚大陆沉积物巨大的汇,识别这一地区的物源变化对理解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有重要作用.基于黄河和长江携带的碎屑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差异,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可用于指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物源的可能变化.根据YSC?10孔环境磁学参数变化和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关系,推测4.8 cal ka B...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天文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观测和自主观测逐渐成为天文观测的主流趋势,自动调焦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动调焦器是天文望远镜不可或缺的附属设备,是实现自动调焦的关键设备.为实现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10英寸米德望远镜的自动调焦,自行研发了一套天文电动调焦器,设计相关控制电路,制定串口通信协议,并编写了一套开源天文公共对象模...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认识华北与扬子克拉通太古宙时期是否属同一岩石圈块体以及大别造山带的归属对研究中国大陆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新太古代斜长角闪岩和TTG片麻岩组合样品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太古代扬子崆岭与华北陆块存在岩石圈地幔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其TTG片麻岩的岩浆形成环境与条件也区别显著.湖北大别杂岩在一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出与扬子崆岭不同的特殊性,而与扬子北缘后河杂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崆岭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和华北TTG片麻岩的U,Th元素组成特征符合其Pb同位素填图成果,但华北斜长角闪岩U,Th元素组成特点与其Pb同位素填图成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