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以南方物流公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网络组织是近代经济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关注不多的领域.在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兴起的今天,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的组织应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本文构建了基于战略网络、空间网络和运营网络的物流网络组织的理论框架,以开展对微观层次(尤指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的研究和理解,并以南方物流集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组织的战略网络包括两种,一种是物流公司与客户的合作联盟,一种是物流公司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联盟,战略关系管理是物流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空间网络一般呈现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的等级结构,空间网络的选址受到市场导向因素、公司经营战略和企业运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运营网络是一个由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等多个过程组成的流程,受物流业务外包程度的影响,参与主体对信息的共享是运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
广州市消费者行为与商业业态空间及居住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素红  林耿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8,63(4):395-404
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通过分析居民微观行为解释实体空间是近年来城市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被使用的研究 方法。以联系商业业态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纽带-消费者行为作为切入点, 选择广州市8 个街 区的1428 位居民为调查对象, 研究二者的特征及关系。通过典型街区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 ①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距离和多目的出行与所处街区的类型、区位、周边服务配套 和城市商业业态空间等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商业空间的等级体系清晰存在, 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仍存在较强的吸引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区次之, 二者在吸引人群 的类型上存在差异; 次一级商业中心区和日常生活服务配套区在为居民提供日常消费服务方 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城市新商业中心和外围商业次中心的在服务能力和提供的业态类型 上还存在不足, 使其服务供给与周边居民的购物需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匹配, 引发对老 城区的过度依赖。④外围商品房小区和政府规划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周边的商业配套不足, 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成本。通过对居民出行空间的分析, 可以从另一侧面剖析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3.
基于广州25个典型社区(4种居住类型)的962份调查问卷,采用卡方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了居民的超重特征。结果发现,不同居住类型具有不同的超重水平和超重分层特征。1)居民超重率为历史街区>保障性住房>单位社区>商品房社区。商品房社区居民超重水平最低,与其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带来更好的健康知识和社区资源获取能力有关;单位社区和历史街区超重水平较高,与其长期的住房环境隔离聚集了大量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的居民有关;此外,历史街区较大比例的高龄人群也使超重率提高;保障性住房居民较高的超重率与其较差的社区环境,以及具有高比例资源获取能力差的低收入人群相关。2)对所有居住类型来说,老年人和已婚人口都是容易超重的人群。保障性住房和单位社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可能增加额外的社区资源可获得性,而产生超重分层。历史街区居民整体教育水平偏低,相比之下,高教育水平居民可能因其具有更多的健康知识而降低超重水平。商品房社区产生超重分层与其高收入居民具有的不健康工作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4.
采用便携式空气污染监测设备对广州市环城高速内的中心城区PM2.5污染情况进行移动监测,获取225.7万条频率为1 Hz的PM2.5监测数据,基于此对研究区进行10 m×10 m高时空分辨率的PM2.5污染模拟,并分析移动采集的可靠性及城市中心区PM2.5污染时空模式。结果显示:天气状况稳定条件下移动监测的城市PM2.5数据在时间维度与固定监测站点数据呈现较显著相关性(R 2为0.72~0.86);广州市中心城区的PM2.5污染时空分布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时间上,干、湿季的平均逐时极差分别为27和11 μg/m3,质量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段与当天的背景质量浓度值有关;空间上,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工业园和大型商贸市场附近PM2.5污染风险高,公园绿地、高校、高级住宅区等风险相对较低,且呈干季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湿季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5.
以广州市统计局提供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统计数据源,以天河区卫生局提供的社区医疗机构数据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研究数据源,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社区医疗服务存在政府供给、单位制供给、集体经济供给、社会力量供给4种模式。各供给模式均具有受卫生局领导、政府部门监管和作为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础等一系列共性,同时在供给主体、服务对象、筹资与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形成相互补充的多元模式共存体系,社区医疗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与城乡二元体制、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供给主体的利益诉求综合作用是多元模式共存的机制。只有充分利用多元模式供给主体、全方位协调机制要素、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均等化,同时为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6.
以广州天河北CBD某企业银行为例,通过收集其客户资料和短期贷款业务信息,结合深度访谈,分析该企业银行的基本情况、与客户的商务活动强度及其商务活动空间形态,并从银行业的空间行为机制等微观角度解释其成因,探讨商务产业的空间形态与微观行为机制对CBD发展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银行客户和业务联系的分布总体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递减规律,但也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聚集经济区位以及银行自身的业务定位和市场开拓等的影响;在微观层面,银行业的商务活动在CBD内部高度集聚,其成因除了受以往分析的聚集经济作用外,还与银行业的业务模式密切相关。将银行业业务模式划分为与客户的商务活动联系模式和与辅助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联系模式两大类,前者的一对多业务模式和后者的客户媒介模式是促成CBD中以银行业为首的商务集聚的主要内在机制之一。具体而言,面对面业务的需求是CBD商务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机构或多部门的协作要求,形成协作网络是产业集聚的另一重要原因,银行在CBD商务集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7.
城市更新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追溯近年来英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有关"urban regeneration"的研究及中国近30年来城市更新相关文献,总结地理学视角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及研究特点,论述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阐述城市更新的形成机制,分析各地区在不同阶段采用的更新政策,更新模式,更新手段和方法,以及更新参与主体和更新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内容及特点。从城市更新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城市更新中微观个体的行为研究,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综合城市更新研究等3个方面,总结对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可借鉴性启示。  相似文献   
48.
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的动态衡量及不同主体行为的交互等方面对犯罪发生的影响;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活动空间、环境暴露、群体分异、活动交互等维度的成果可拓展至犯罪地理研究。近年来,两大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缺乏从时空行为视角对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两者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在梳理犯罪地理中时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评述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时空活动对犯罪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基于犯罪地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构建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的框架,尝试推进该交叉领域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古杰  周素红  宋广文 《热带地理》2022,42(10):1752-1760
已有文献对社会隔离和犯罪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但主要聚焦于种族或族群之间的社会隔离,对个体活动联系和情感联系等方面的关注相对不足。文章以1 148份在广州市74个典型社区居住3 a以上居民的问卷为数据基础,构建了社会联系、邻里联系、活动联系和情感联系相结合的社会隔离指标体系,在控制个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隔离与暴力侵害、入室盗窃、社区内扒窃和社区外扒窃四大犯罪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隔离与居民遭受犯罪侵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部分指标和特定犯罪类型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其中,1)与暴力侵害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仅有意见建议(负相关);2)与入室盗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社区内亲朋人数(负相关)、社区情感(正相关)和社区管理服务满意度(正相关);3)与社区内扒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社区内亲朋人数(负相关)、邻里是否相互串门(正相关)、邻里是否相互借东西(负相关)和居民对社区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正相关);4)与社区外扒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是否失业(负相关)、邻里关系和谐程度(正相关)、意见建议(负相关)和居民对管理服务满意度(正相关)。总的来看,不同衡量维度的社会隔离与社区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居民对犯罪的警惕程度有关,从而导致其对居民遭受犯罪侵害概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受侵害类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0.
从企业进入、退出和演替等企业动态视角,揭示区域产业演化总体效应和规律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基于2010和2020年珠三角主要产业门类企业兴趣点POI数据,分析产业空间格局特征的变化,识别企业动态的热点区位,并通过数据挖掘揭示产业升级路径与关联规则,探讨珠三角产业空间演化的模式与规律。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模式,企业进入、退出、演替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原有的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产业升级与产业关联强化是珠三角产业空间演化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产业空间演化遵循制造业向服务业演化、制造业内升级、服务业内演化这三类产业升级路径,从低附加值的服装纺印、电子仪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机械零件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化;另一方面,有关金融保险、机械零件、网络科技、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更广泛且稳定。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核心地带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关联稳定的企业进入,而东莞、佛山、江门等专业镇转型地带和后发地区的低附加值、关联不稳定企业发生退出,广州、佛山的中心城区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心是企业演替与更新的热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