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李超  崔春光  王晓芳  赖安伟 《气象》2017,43(11):1326-1338
本文基于CFSR每日4个时次、水平分辨率为0.5°×0.5°全球预报场资料,美国NCEP中心每日4个时次、水平分辨率为1°×1°FNL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以及华中地区国家基准站逐小时的加密降水资料,围绕2015年6月1日华中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对流低涡(mesoscale convective vortex,MCV)天气过程,通过WRF模拟和能量诊断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低涡增强期内的能量分布特征及其对低涡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MCV初生于湖北中部地区,低涡生成后向湖北东北部大别山地区移动且不断发展加强,MCV增强阶段的降水带分布由早期的三中心分布(分别位于宜昌、荆州、随州)演变为后期的纬向型雨带分布。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对流有效位能的增强、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以及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等有利的环境场条件对低涡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低涡的增强对能量演变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MCV外围辐合气流随低涡发展而增强,引起对流层低层扰动动能的增加,另一方面MCV外围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导致对流层中层扰动有效位能的增加,之后通过垂直气流作用使扰动有效位能向上输送,从而使对流层高层的扰动有效位能增加。另外,此次MCV增强阶段的能量制造项依次为:扰动有效位能向扰动动能的转换,不同高度层的基本气流黏性力作用效果,纬向平均有效位能向扰动有效位能的转换,以及来自系统外部扰动动能的输入。其中,扰动有效位能向扰动动能转换是对MCV发展增强的直接贡献项,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对流层低层和顶层,扰动有效位能向扰动动能转换,使辐合辐散气流增强;而在对流层中高层,扰动动能向扰动有效位能转换,为低涡发展成熟后的继续维持储备了必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792.
南堡5号构造火山岩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5号构造具有火山多期喷发、岩相岩性复杂的地质特征,岩性识别困难.本文在取心分析、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应用常规测井、ECS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采用"结构"-"成分"-"粒级"的三级分类方法,利用交会图技术进行岩性识别.同时为能利用多条测井曲线识别岩性,并能避免分析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采用自动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岩性自动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3.
通过对2016—2018年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与城区20个区域自动站夏季最高气温的分析,发现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较城区明显偏低,不宜作为岳阳城区高温天气评定标准.为此,在对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两种易于操作的岳阳市区夏季高温天气预报及服务的参照模型.  相似文献   
794.
新疆磷矿资源分布地区不多,探明储量也很少,且品位较低,但和新疆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磷矿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与新疆相邻国家的境外资源,是实施矿业勘查开发“走出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95.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是该盆地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然而,西湖凹陷渐新世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类型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井、震为基础,岩心为核心,结合地球化学指标,通过泥岩甾烷与自生海绿石的特征,明确了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整体处于海陆交互的过渡环境,且发生5次主要的海侵事件。西湖凹陷南部渐新统以厚层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为特征,发育典型的双向交错层理、双黏土层、透镜状层理及泥质披覆,共识别出4种主要的岩相类型: 含泥砾块状中粗粒砂岩相、交错层理中细粒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细砂岩相、纹层状泥岩相。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主要发育潮控河口湾体系,其中包括潮汐水道、潮汐沙坝、沙质潮坪及泥质潮坪等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地形在SW向逐渐变为开阔的展布特征,说明研究区河流供源来自东北部,而潮汐水流来自西南部。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与开阔海连通,受到海侵作用下潮汐水流的强烈改造,且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无大规模的河流携带碎屑物质注入,易形成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体系。  相似文献   
796.
同其它各门类的生物一样,有孔虫的分类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长期以来,有孔虫科一级的分类都是以壳的成份、壳壁构造、房室排列类型、原始口孔位置等特征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Parkeg1962年以活着的浮游有孔虫是否具有刺(Spincs)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继她之后,以Saito为代表的许多学者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有孔虫的壳表超微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带有本质特征的分类标准,而且通过对现代有孔虫各种构造待征的研究,帮助解释地史时期各种对应构造的功能、特点,从而对有孔虫建立更客观、更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分类。虽然目前我们对Saito等人所做的各种结论不能盲目地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应该引起重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79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广泛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199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200家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江苏省科协系统共有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中山植物园等6家单位获此称号,南京地质博物馆也在首批被授予单位之列。这是南京地质博物馆继1998年9月被授予首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江泽民主席今年12月9日在《…  相似文献   
798.
太行山南段安林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表明侵入岩形成于129. 1±1. 0~129. 7±1. 1 Ma,属于早白垩世,与太行山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侵入杂岩体具有相近的形成年代,表明在晚中生代太行山地区与华北地区经历了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环境,即南太行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范围之内。安林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轻稀土总量(LREE平均为113. 71×10-6)明显高于重稀土总量(HREE平均为11. 97×10-6),具有相对明显的富集轻稀土元素的右倾型配分形式、Eu的弱正异常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的特征,且具有Sr、Ba含量高、Sr/Y、(La/Yb)N比值高的特征,表明壳幔岩浆混合是太行山南段安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主要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799.
系统梳理2021年3月24日新疆拜城MS 5.4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5项异常,其中形变3项,电磁2项,且形变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在多参数概率谱异常。拜城MS 5.4地震发生在库车坳陷西南部,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该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前存在前震活动,余震较少,序列活动呈持续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拜城MS 5.4地震前异常较多,其中地震活动相关异常为后续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00.
该文针对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高温热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问题,利用湖南省1979—2013年的全省各县(市)9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来研究湖南省单站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湖南省高温天气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多西少";且存在2个高温多发区;高温天气的年发生日数空间差异很大,与地形密切相关。高温日数演变过程中存在着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不同的年代际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范围,尤以21世纪的变化最为明显。此外,湖南高温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年高温日总次数呈小幅减少的趋势,而在21世纪后,年高温日总次数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