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为我国南部与北部地质构造的过渡交汇处.由于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该区具备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相当丰富且具特色的有色、贵金属矿产,其中以铅锌矿最为有名.探讨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与铅锌矿形成之间的联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政策、测度评价、水利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水资源规划应着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治理一体化的层面,对节水减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合理水价体制应该是促进珠三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3.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影响突出。在区域尺度,基于普遍性、区域性输入—输出因素通量模型,估算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年净通量,进而开展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环境预测预警。预警主要通过由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其概率空间分布相结合的概率克里金法模型获得的因子污染概率进行。预警因子浓度阈值取自土壤环境质量国标标准二级标准。分析显示,研究区水田土壤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重警因素主要来自Cd,Hg,Ni,Cr,旱地土壤重警因素主要来自Cd,Hg,Ni,园地土壤重警因素主要来自As,Cr和Ni。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25年,水田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重警区域有江门市的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整个中山市,广州的南沙区、番禺区,肇庆市的鼎湖区、端州区、高要市,以及珠海的斗门区。旱地重警区域主要为广州的番禺、南沙,白云区、黄埔区、罗岗区及花都区,佛山的高明、南海、顺德、禅城区,肇庆的四会,中山的小揽、古镇、三角、东升,珠海的斗门、金湾等,以及江门的市区、新会市、开平市和台山市。园地重警区域有广州的南沙、番禺区、花都区,惠州惠东县的北部等,珠海的斗门、金湾和坦洲,佛山的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等地。  相似文献   
114.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为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所夹的不纯灰岩中的盲金矿床,含矿岩系为一套陆源碎屑岩与不纯碳酸盐岩多层交替出现的组合.矿石类型主要为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等,金品位高.矿体 SiO2含量平均 21.78%, CaO MgO含量超过 30%,围岩 SiO2含量平均 41.58%, CaO MgO含量平均不到 15%.含矿岩系岩石具有高镁铁、低 Na2O、 K2O远大于 Na2O的特征; As、 Ag和 Tl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矿石中 Au与 As、 Tl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矿体∑ REE平均 21.8 μ g/g,δ Eu值平均 1.03,无 Eu异常或正异常,围岩∑ REE平均 241.9 μ g/g,δ Eu值平均 1.00,无异常.模式图上,矿体比较明显地富集中稀土元素( Sm- Ho).水银洞金矿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及参数反映了含矿岩系形成时的特定的沉积环境或经历了特殊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5.
广东小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观测站位于北回归线上,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定点观察站。本文在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同一花岗岩风化壳上光板地(生态破坏)剖面和生态恢复剖面样品的矿物学、磁化率特征,探讨它们与生态环境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两剖面,其磁性矿物类型与粒度均不同,磁化率变化规律差异显著。其中,光板地剖面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针铁矿等矿物,磁化率值很低,与含水量之间相关性较差,基本无超顺磁矿物的存在;生态恢复剖面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低频磁化率值较高且与含水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频率磁化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递减,表明超顺磁矿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反映了生物因素对风化壳剖面的影响和改造。通过两剖面的对比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参与对风化壳结构的改变非常显著,磁化率特征可以作为表征这种改变的良好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16.
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位于粤东与桂西交界处,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及一系列银金矿点,是20世纪80年代规划的十大银矿基地之一。庞西垌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尤其发育。印支期以来,可识别出3期主要构造:第一期为右行韧性剪切,前人利用糜棱岩中白云母测得时代为221 Ma;第二期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北东向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反映最为突出,切过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期为脆性走滑。银金矿体及矿石结构、构造主要受第二期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应用里德尔剪切体系对控矿构造的分布特征分析显示,银金矿脉主要赋存于里德尔体系的D、R和T裂隙中;D裂隙是最重要的赋矿构造,热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呈透镜状左行斜列于主断裂面中,沿走向往南西侧伏;R和T裂隙主要发育梳状含金石英脉。R裂隙呈密集剪破裂产出,与主断裂面夹角15°~35°;T裂隙呈雁列状等距分布,与主断裂面夹角约为45°。这些矿脉就位体系,可以为该区进一步找矿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7.
钦杭结合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接合带。研究显示,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它在古生代仍存在洋壳,属于洋陆俯冲体系。中生代构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它使钦杭带由特提斯构造域卷入到西太平洋构造域中,大地构造性质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板块构造机制为主,转为陆内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地质效应,最突出的是燕山期岩浆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大爆发。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确切的幔源端元信息,幔源物质参与了许多矿床的形成,并为最近钨多金属矿床北拓找矿所验证。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钼)矿带,斑岩铜(钼)矿在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它们的主成岩成矿年龄是燕山期,但带有古老俯冲带岛弧体系的基因。钦杭带也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VMS型铜多金属矿床和SEDEX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发育。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带,古老俯冲带经燕山期改造/叠加成矿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18.
刁江流域上游的矿山和矿山开发引发了显著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变化,突出表现是沿岸形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污染带的分布与近20多年来的洪水淹没区和引水灌溉区呈现高度的一致性。上游地带的土壤污染区有明显的尾砂沉积,污染呈显性状态,而下游地带的尾砂沉积现象不明显,污染表现为隐性。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土壤中的As、Pb、Zn、Cd含量均异常高。水田的犁底层对污染物质具有明显的隔断作用,而旱地淀积层中的污染物含量比较高,对污染物质的隔断作用不明显。污染耕地上生产的玉米中的Cd、Pb、Zn含量和大米中的Cd、Pb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19.
在开放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信息应具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属性。空间属性表现为元素在赋矿空间的分布及变化,时间属性则表现为成矿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本文以安徽省兆吉口铅锌矿床为例,通过Grant方程进行元素质量迁移研究,建立Na2O负异常结构,并应用成分数据理论的双标图对负异常结构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负异常结构携带着时间维度上的成矿信息。成矿元素Pb、Zn的正异常分布于Na2O负异常范围内。Na2O与Pb、Zn、Au负相关, Au与Pb、Zn呈弱负相关,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与Pb、Zn同一成矿作用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Au矿化/体。兆吉口地区的找矿方向应为Pb、Zn、Au三种矿产资源。Na2O负异常在深部并未结束,表明深部仍可能存有矿体。  相似文献   
120.
以琼东南盆地新生代20条骨干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各剖面不同位置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并分析了伸展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分形法对平衡剖面技术所得到的伸展量产生的差值进行补偿分析,以验证平衡剖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的适应性。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具有多期伸展特点,伸展量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伸展量主要由盆地主控断层位移造成,主控断层位移较大处对应的伸展量大,盆地东区伸展率高于西区;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3个时期,水平伸展量分布不均匀,伸展量主要发生在陵水和崖城组时期。其中,始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乐东长昌凹陷,渐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盆地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