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8篇 |
免费 | 782篇 |
国内免费 | 7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5篇 |
大气科学 | 744篇 |
地球物理 | 980篇 |
地质学 | 2172篇 |
海洋学 | 548篇 |
天文学 | 79篇 |
综合类 | 350篇 |
自然地理 | 4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181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80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36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7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2.
基于2016年8月13日-2017年7月31日激光云高仪(CL51)和搭配红外测温仪的微波辐射计(MWR-IRT)的云底高度(
993.
通过电位滴定研究了从洞庭湖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腐殖酸(HA)的酸碱性和配位性,采用修正格兰函数进行了数据拟合.表征了六类可滴官能团含量和分布,pKa数值在2.35~10.50之间,羧基占可电离中心总数的62%,利用铜离子选择电极和汞齐电极(Pb、 Cd 和Zn)研究了腐殖酸与Cu2+、Pb2+、Cd2+和Zn2+配位性质,借助Scatchard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显示铜和铅为二配体,镉和锌为单配体.平均稳定常数顺序为:logKHA-Pb>logKHA-Cd>logKHAtZn, 配位能力顺序为:Pb>Cu>Cd≈Zn.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机载激光测深(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ALB)精度,需对ALB原始测深偏差进行修正。通过顾及ALB测深偏差诸影响参数,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实测样本数据训练获得ALB神经网络偏差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偏差模型对ALB原始测深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ALB原始测深偏差较大,需进行修正。传统线性偏差模型和本文神经网络模型均能有效修正ALB测深偏差。相比线性偏差模型,神经网络偏差模型具有更高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基于神经网络的ALB偏差建模方法能有效提高ALB测深精度。 相似文献
995.
地温分析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气现象多发生在10公里以下的大气层中。大气层与地球半径相比仅仅是地球表面上薄薄的一层。从天气角度来看,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一般都有上百上千公里,而垂直尺度一般只有几公里。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地温的高低反映了下垫面性质,对天气系统有重要影响。 一、地温与对流层中大气温度日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大陆浅源地震密集分布层称为地震层,该深度处于石英脆塑性转化带,其变形除受温度控制外,地震周期各阶段变形随应变速率和应力发生变化,从间震期的稳态蠕变转化为同震破裂和震后松弛阶段非稳态蠕变。与间震期长期蠕变相关的野外塑性变形和稳态流变实验研究非常多,而与震后松弛相关的地壳深部脆塑性转化和非稳态蠕变研究非常有限,更缺少非稳态流变的本构方程。震后松弛阶段的断层滑动研究和基于GPS观测数据反演地壳形变研究都依赖于非稳态蠕变实验数据及其流变模型。本文介绍了野外断层脆塑性转化带非稳态流变和高温高压非稳态流变实验研究进展,分析震后松弛阶段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变形特征与变形模式,讨论了非稳态流变与脆塑性转化带强度定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测区燕山期大面积中酸性岩浆侵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岩体外接触带上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并伴有较强烈的铜多金属矿化。本次物探工作在1∶5万区调工作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金属矿产勘查,圈定激电异常12个,反演了穿过JD3、JD7、JD8高极化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及埋深,并解译隐伏断裂2条。结合区内地质特征与钻孔资料,认为异常区的低阻高极化体是岩体外接触带上矽卡岩化蚀变带的反映,断裂为矿液运移、容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研究成果表明,激发极化法是寻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