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基准面变化;将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大竹、开江一带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为400~6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北东至万源一带地层变薄至100余m,保存残留不全的须家河组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TS4)。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TS1—TS2以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稳定坳陷和慢速充填的欠补偿状态,TS3—TS4以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强烈坳陷和快速充填的过补偿状态。沉积相的时空叠置样式受北部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10月19~21日,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组织50名职工到新乡市万仙山开展为期3天的拓展训练活动。 短暂的3天训冻,给予规划院这支团队以砥砺和蛮练,也展示了这个优秀团体的独特魅力。团结的旗帜、高昂的斗志、奋进的脚步给大家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绚丽记忆……  相似文献   
73.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新近系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的综合分析,将柴西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划分为5种相和亚相:扇三角洲、河流-泛滥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大体以茫崖和大风山为沉积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半深湖相、浅湖相、滨湖相,并呈环带状分布。扇三角洲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发育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前。古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物源来自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气候炎热干旱。下油砂山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孔隙性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非常规储层两种。  相似文献   
74.
75.
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核的高喜马拉雅杂岩带,是以高级变质岩石、普遍的深熔反应以及高温韧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热碰撞造山带.在高喜马拉雅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构造发现的基础上,建立高喜马拉雅挤出的3-D构造模式,并提出了挤出的动力学过程:(1)造成高喜马拉雅中弱和热物质产生的局部熔融阶段(46~35 Ma),(2)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和重力裂陷阶段(28~26 Ma开始),(3)韧性逆冲型剪切带形成阶段(>626~23 Ma),(4) MCT和STD的形成造成的高喜马拉雅挤出阶段(23~17 Ma).  相似文献   
76.
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砾石统计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东南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以发育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通过对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19个砾岩露头测点的砾组分析,对河口组砾岩的砾性、粒度、砾态和砾向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度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结合红盆周边基岩地层特点,对红盆不同区域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河口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和辫状河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基岩地层岩性特点和扁平状砾石倾向玫瑰花图,认为河口组沉积时期,红盆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的北东、北、北西和南东部。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中、上奥陶统185块碳酸盐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结合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与沉积环境、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低能环境下沉积的钙质泥岩、瘤状灰岩、泥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低值,且磁化率曲线较为平直;浅水高能环境下形成的含鲕粒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高值;碳酸盐岩地层中淹没型层序界面对应于磁化率测量值的明显减小;准层序(组)的上部单元碳酸盐岩磁化率值比下部单元明显增大,并且其曲线常呈高频振荡状。  相似文献   
78.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 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79.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较大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状中-粗砂岩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中薄层—极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层。本次采集的锦石岩段顶部中层状泥岩样品的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稀土总量较高,ΣREE = 191.19×10-6~308.73×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 = 0.52~0.63,负异常明显,δCe = 0.91~1.27,Ce无异常,古盐度 = 10.74‰~16.21‰、B/Ga = 3.89~5.04、V/(V+Ni)= 0.74,代表了在干旱到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缺氧条件下的半咸水沉积水体,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短期有淡水注入,可能与其暂时性河道发育有关。La/Yb-ΣREE图解和Hf-La/Th图解研究表明,丹霞组锦石岩段泥岩的母岩物质成分以长英质和基性岩为主,具有岛弧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