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大量钻井岩心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地球化学特征等鉴别沉积标志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晚古生代各时期沉积相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晚古生代研究区共发育5种沉积体系,分别是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两大阶段。重点分析山西期与石盒子早期盒8期沉积环境,子洲地区山西组沉积为水下还原环境,受河流三角洲作用控制,仅在山西组早期研究区南部受到短期海泛的影响;石盒子早期研究区处于完全的淡水环境,受辫状河三角洲作用控制。晚古生代沉积时气候特点体现出由温暖潮湿气候向半干旱—干旱气候转变,沉积体系表现为由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过渡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基于2013年2—3月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的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使用Normsep方法对大磷虾种群年龄结构组成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分离出的大磷虾年龄组均为1+—4+龄,群体年龄以2+龄为主;复眼直径的分离效果优于体长,其结果更为可靠;1+—3+龄磷虾复眼直径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21—1.40 mm、1.59—1.76 mm和1.93—2.08 mm,4+龄复眼直径约为2.23 mm;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各年龄组的平均体长分布变化不大,表明大磷虾种群体长特征稳定,其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23.
基于静水池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力相似准则,通过静水池模型试验研究下纲重量、放网速度和网衣材料对围网下纲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枪鱼围网网翼后部下纲沉降速度最快,其次为网翼中部和取渔部;(2)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与下纲沉降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同等条件下,涤纶(PES)模型网下纲沉降性能显著优于聚酰胺纤维(PA)模型网,可能与涤纶材料密度较大有关;(4)放网速度1.5m/s和下纲重量47.5g/m条件下,PA材料模型网的网翼中部下纲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为先短暂上升,尔后呈快-慢-快趋势下降,平均沉降速度为0.12m/s。  相似文献   
24.
曹妃甸填海造地时空分布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和2011年共8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后经主成分分析(PCA),获得7个时段曹妃甸填海造地的时空分布信息。研究表明:2003-2011年期间,曹妃甸填海造地面积约274.7km2,其中永久陆地区域231.9km2,2003年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后,填海造地面积逐年增长,其中2007-2008年期间填海造地面积增幅最大,近几年填海造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围填海造地后,曹妃甸海域的滩涂面积逐年减少,滩涂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海水潮流的自然流向,阻碍了海水的对流和交换。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2019年6—10月对巢湖湖滨带水体理化参数和异味物质进行月度调查,分析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浓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部湖区最高,南部湖区次之,东北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最低的分布特征,藻类生物量高低及其分解是水体异味物质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风向和风速间接影响了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其中北部湖区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南部湖区和东北部湖区,西北部湖区影响最小。此外,湖滨带植被通过影响该区域藻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加剧了水体中异味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26.
在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西段地区,利用剩余异常分量因子得分方法采用趋势面分析对工作区化探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其中反映局部异常变化的剩余异常分量,再对剩余异常分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与矿化关系密切的3个因子。用因子得分图描述研究区与矿化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并为靶区的优选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中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铅锌矿产地数据3000多处,铅锌金属储量1亿多吨,铅锌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鉴于铅锌矿床的分类一直以来极具争议,应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需求建立了铅锌矿床预测类型分类方案,并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结合,提出了以成矿作用为一级要素,容矿围岩为二级要素的5类13亚类铅锌矿床类型划分方案。总结了全国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提出多期次、多旋回的造山带环境是铅锌矿床发育的最有利部位,元古代是火山岩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时期,古生代是沉积型铅锌矿床发育的重要时期,中、新生代是岩浆型铅锌矿床发育的全盛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并提出了成矿时代确定、成矿关键地质要素厘定、构造环境分析等因素是影响成矿类型划分、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中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Pb+Zn)为180万吨,平均品位11.45%。本文在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系统总结S、H、O、C、Sr同位素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流体、金属的来源,并探讨了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梁子矿区闪锌矿Ge/In、Ga/In的比值较大(远大于100),并富集As、Sb和Ag等元素,指示出了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范畴,有别于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δ18O水的变化范围为-6.02‰~3.31‰,δD的变化范围为-74.6‰~-40.3‰,推测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大气降水和变质水(建造水)混合。主要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白云石δ13C V-PDB值介于-3.5‰~+1.4‰之间,平均值为-1.23‰;δ18O V-SMOW值介于+11.6‰~+18.1‰之间,平均值为14.88‰;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但受围岩有机碳及大气降水影响强烈。研究区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δ34S众值出现在10‰~20‰之间;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20.2‰~38.7‰,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闪锌矿87Sr/86Sr i的变化范围为0.707137~0.714588,均值0.711951,高于赋矿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34~0.7086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了围岩碳酸盐岩层与基底地层,并与之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29.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发育有400多个矿床(点),铅锌矿石储量超2亿t,Pb平均品位(质量分数)达5%,Zn平均品位达10%。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为碳酸盐岩容矿后生铅锌矿床。文中通过综合分析川滇黔矿集区21个典型矿床的S-Pb多元同位素数据,示踪成矿元素主要来源,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研究区大部分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9.0‰~28.6‰之间,与震旦系—二叠系地层中海水硫酸盐δ34S值(+8.0‰到+38.7‰)相似,暗示研究区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中海水硫酸盐,TSR作用是还原硫的主要生成机制。部分矿床中,含硫有机质热解可能是还原硫的另外一种生成机制。该区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显示4种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模式:(1)唐家等矿床Pb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2)金沙厂、乐马厂、乐红等矿床Pb主要来源于基底富放射性成因Pb的岩层及盖层沉积岩中富有机质地层;(3)会泽、天宝山、茂租、银厂沟、大梁子、云炉河、毛坪、富乐、杉树林、天桥等矿床Pb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和沉积盖层中多源流体的混合,峨眉山玄武岩可能提供少量成矿物质;(4)青山、赤普、银厂坡、筲箕湾、板板桥等矿床Pb主要来源于沉积盖层,基底岩石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典型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南极磷虾渔业近况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南极磷虾资源,其开发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本研究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几年南极磷虾渔业国家发展状况,并研究了南极磷虾渔业捕捞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受捕捞技术及装备的限制,南极磷虾传统渔业国家——波兰、日本及乌克兰等正逐渐淡出开发行列;(2)随着挪威、中国及智利等新兴国家的加入,南极磷虾入渔船舶和渔业产量呈上升趋势;(3)南极磷虾全年均有生产,其中3—9月份渔获产量占总产量的70%—90%;(4)受综合环境因素和新的渔业管理措施影响,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渔获产量年间波动变大,渔场选择难度增大;(5)传统的大规模科学调查模式已不适应该资源变化与渔业管理的要求,科学性渔业调查将成为今后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