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江  高宇 《中国沙漠》2019,39(6):23-29
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获取到的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OM/DEM),选取榆林榆阳区岔河则乡附近一片较为典型的风沙草滩为研究区,分别对沙丘地形因子(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剖面曲率)、斑块形状指数及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构建稳定性评价体系,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区域内的沙丘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无人机航测以便捷高效的特点,可生成高精度地形数据并实现小尺度沙丘地形特征提取;(2)在人工飞播固沙和风沙缓慢侵蚀的双重作用下,研究区已体现出较为稳定的风沙草滩区特有地貌环境特征;(3)该区域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稳定性,但不具备恢复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3.
利用神光Ⅱ装置第九路输出的倍频激光,采用直接驱动方式研究了聚乙烯(CH2)材料的冲击压缩特性.实验表明聚乙烯冲击波阵面自发辐射较强,冲击波在聚乙烯台阶中的传播比较稳定.采用阻抗匹配方法,以铝作标准材料,测量了聚乙烯的冲击绝热线,聚乙烯冲击压强达0.54 TPa,冲击波速度测量相对扩展不确定度~2%(K=2),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与已有低压实验数据及状态方程解析模型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目前立体影像匹配时普遍存在的配准稳定性与配准精度不能同时兼顾问题,该文采用金字塔和分块策略,首先在多尺度空间下进行粗匹配,获得大量的初始特征点集;然后通过限制金字塔影像的阶数对初始特征点进行坏点剔除和滤点均匀化来获得良好的初始特征点;最后通过进行分块影像并行化SIFT算法匹配来实现精确匹配,提高效率.实验结果证明,此遥感立体影像并行稳定匹配方法能够提高匹配的效率,对影像的旋转、缩放和视角变换具有更强的抵抗性,其配准精度较高,适用于大范围的遥感立体影像的匹配.  相似文献   
35.
吴江  李思田 《地球科学》1993,18(6):725-734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面不同时代花岗石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变质古地热场,阐述了这一古地热场与成矿地热场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了两项应用:(1)结合成矿温度研究右江盆地域金矿层位的分带性,并提出一种预测思路;(2)推断陷伏岩体的存在及其埋深 ,  相似文献   
36.
我国采煤业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采煤人一直是艰辛而危险的。2004年一年,我国有6000多人死于煤矿事故。频发的矿难已成为我国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它不停地拷问我国煤矿安全的有效性,并敦促我们加快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吴江 《四川地震》1993,(1):48-52
本文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地震台1989年至1990年两年的石英伸缩仪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并根据Venediov调和分析结果,分析研究了M_2波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因子的动态变化,从中获得了与地震有关的信息,这对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具有一定前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远场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方  吴江 《高原地震》2002,14(1):52-60
2001年11月14日在我国大陆昆仑山地震带发生8.1级巨大地震,对该次地震前四川地区所出现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这类来自于震源外围地区与地震地质构造有关的信息与巨大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相呼应,是强震震源的一种场异常效应。这种远场异常效应包含了“孕育效应”、“震时效应”和“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39.
吴江 《四川地震》2005,(1):18-23
利用攀枝花南山地震台伸缩模拟和数字仪器并行观测数据,用三次多项式函数进行回归计算,将三次多项式系数作为分析探讨数字和模拟两套仪器的长期漂移变化、线性变化、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指标。结果表明,数字和模拟仪器的观测结果在长期漂移变化、线性变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数字化与模拟观测结果在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方面差异的原因是数据采集率存在差异所致,数字化数据采集率高意味着所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模拟观测结果的变化形态与三次多项式函数曲线形态要接近些,相对来讲表现出模拟观测数据变化的单调性,这可能是仅仅读取整点时数据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四川历年年度地震趋势报告中提出的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中期异常项次的统计分析,总结回顾了四川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监测预报呈现的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年度异常的进程变化特点,探讨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历年的年度异常进程变化中反映出的"远场效应性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