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今年3月18日池谷一张彗星过近日点以来,它的总亮度保持在3.5等左右,达十几天之久,至4月10日,才降至4等,而它的彗尾也伸展到6度以上,从而使它成为自1997年海尔一波普彗星以来最亮的肉眼彗星。进入21世纪以来,已出现了3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其他两颗都叫林尼尔彗星(C/2001A2和C/2000WM1),无论是亮度还是壮观程度,池谷一张彗星都超过那两颗林尼尔。  相似文献   
102.
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生物量最大,其次为锐齿栎-鹅耳枥等小乔木混交群落,而锐齿栎单一优势种群落(纯林)生物量相对较小,杂木林群落生物量最小,其生物量比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低34.27%;2.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的生物量增长规律为在群落发育成熟(80林龄左右)之前生物量在一直增加,到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成熟林),生物量趋于稳定(200 t/hm2),随群落发育进入末期,生物量有可能稍有降低;3.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在阴、阳坡都随海拔梯度先升高,后降低,呈典型的“中间膨胀”模式。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临潼明圣宫滑坡分布的范围、地层和成因等方面的分析以及确定滑坡地质参数、安全系数时应考虑的因素,在对治理该滑坡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整治方案,从而得出治理滑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4.
?????????????????????????????????з???????????????????????????????????????????????????? ???????о???????? 1996??4??21???????ML4.1????????????????????????????????????3????????????????????С??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兰江历年洪峰水位资料结合灾情分析,确定了兰江流域洪涝等级的划分标准;对兰江流域洪涝的发生演变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是潜在的新勘探层系,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在野外露头观测、岩芯观察、测井数据解释和显微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古流向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确定古水系分布;在古地貌和古水系的约束下,基于500余口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确定8个亚段的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和沉积相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早期物源较强,沉积环境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了灰色厚层砂岩夹泥岩;晚期物源较弱,沉积环境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以发育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直罗组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孔隙度为0.87%~31.20%(平均值为16.34%),渗透率为(0.13~53.70)×10~(-3)μm~2(平均值为17.83×10~(-3)μm~2),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高于15%;直罗组沉积初期古地貌既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分布,又制约了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优势部位及后来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潜在的油藏勘探目标包括古河道上游高地、中游汇水坡咀和下游河间丘等3种古地貌聚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植硅体(phytolith)是植物体细胞中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后的产物。非晶体二氧化硅的一个聚合基有活性,能够结合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碳。植物体死亡后,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形成坚硬的硅质物,具有抗风化、抗腐蚀、耐酸的特点。植物原生的有机碳被封闭在植硅体内,与外界隔绝,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利用植硅体进行14C年代测定,可以得到植物体死亡的年龄。本研究采集浙江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田土壤样本,提取其中的植硅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鉴定,并利用加速器质谱对植硅体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以期得到水稻田的使用年代;对同层位炭化植物种子也利用加速器质谱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植硅体年代数据与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在3σ误差范围内一致,植硅体年代数据的中值比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数据中值略有偏老。可以认为植硅体的年代基本上代表了水稻田被使用的年代,植硅体测年可以作为植物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尝试针对本研究植硅体年代数据偏老的部分原因做了一点讨论。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南黄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调查的展开,提高海相碳酸盐岩目标层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地震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充分分析了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成像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针对性处理技术流程并进行了攻关试验工作,建立了以叠前综合多域噪声压制、多次波联合衰减、大偏移距各向异性动校正、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方法组成的处理流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突出,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红层区常发育缓倾角岩质边坡,因其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地质灾害频发,灾害严重。基于光学卫星遥感、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现场调查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手段,以2021年4月5日发生的四川洪雅铁匠湾缓倾角红层岩质崩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崩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机理,分析了铁匠湾陡崖区崩塌灾害发展趋势,以期为红层区类似灾害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撑。结果表明:铁匠湾崩塌可分为主崩塌区和崩塌影响区两个区域,其中主崩塌区包括崩源区1处、铲刮区1处、堆积区1处、流水二次搬运堆积区1处,崩塌影响区包括潜在崩源区1处、扰动变形区5处。崩塌源区具有“上硬下软”的岩石组合,岩体发育两组近于垂直的优势结构面,2013年已表现出变形迹象,在降雨、温差的持续作用下导致源区危岩体的最终失稳垮塌,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危岩体下方的老崩塌堆积体和基岩,引起崩塌-碎屑流灾害链。在光学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认为铁匠湾崩塌存在二次崩塌的风险,在崩塌邻区识别出类似崩塌隐患点6处,建议采用无人机、机载LiDAR等技术手段开展铁匠湾陡崖区崩塌隐患的早期识别与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提出了海洋-大气-冰气候系统的综合模式,它由描述海面平均温度变化和海冰扩展边界变化的两个非线性预报方程所组成.在该模式描述的气候系统内会产生自振动状态.研究了系统对地球轨道参数扰动所造成的日射率变化的响应.已经证明,为了正确地描述气候的长周期振动,必须考虑世纪间的气候变率,根据模式,这种气候变率对气候振动谱有重大影响.本文还模拟了气候系统从非周期状态到周期状态的转变(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