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海洋学   34篇
自然地理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分析了大亚湾潮间带生物数量与分布特点,结查表明,其平均生物量为732.859/m~2,平均栖息密度为 1239个/m~2,生物量以藻类居第一位,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岩石、沙滩和红树林泥滩生态相数量比较,生物量以岩石相最高,栖息密度以沙滩最高。数量垂直分布,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  相似文献   
32.
根据1986年12月 - 1989年9月生态零点调查资料,使用PDP-11/34A型电子计算机,应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等划分和分析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及其结构特点,以评价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底质类型大亚湾潮间带生物可划分为岩石相、沙滩和红树林泥滩群落,且各生态相隐蔽、半隐蔽和敞开断面群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东海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海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区的底栖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其中有许多种类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有些种类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因此,开展其底栖生物调查研究,只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本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4.
Four indexes of species diversity (H''), species richness (d), species evenness (J) and species dominance (D2)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se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oft-bottom intertidal zone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Hang-zhou Bay.The results show a rather simpl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urvey area,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four indexes from the five transects, namly, H''=2.06, d=3.34, J=0.46 and D2=0.73.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from each index per transect.  相似文献   
35.
Four indexes of species diversity (H'), species richness (d), species evenness (J) and species dominance (D2)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oft-bottom intertidal zone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Hang-zhou Bay. The results show a rather simpl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urvey area,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four indexes from the five transects, namly, H'=2.06, d=3.34, J=0.46 and D2=0.73.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from each index per transect.  相似文献   
36.
台湾海峡西部近海底栖生物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1-1964年于台湾海峡西部近海进行了七航次调查,其范围为23°20'-25°54'N,117°11'-119°58'E,水深一般不超过50米,布设了定量采泥189站和定性拖网33站. 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栖动物已鉴定到种的共392种.种类组成特点:以近岸浅水种占主导地位,而且热带亚热带种占绝对优势,显示了台湾海峡具有热带海区的特征.本海区底栖生物生物量总平均为38.0克/米2,平均密度为116个/米2,生物量组成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其次是软体动物. 群落的分布特点:(1)阳遂足-海地瓜群落属于近岸低盐性质,主要分布在平潭岛以北受闽江径流影响较大的水域,底质为软泥.(2)歪刺锚参-薄倍棘蛇尾-浅缝合骨螺群落则广泛分布于调查海区,群落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底质为软泥.(3)麦氏偏顶蛤-刘五店沙鸡子-阿曼吉娅虫群落以细砂底为主,局限于北部海区.(4)厦门文昌鱼-瑰斑竹蛏-中华岩鳃-多鳃欧努菲虫群落则以粗、中砂为主,仅分布于南部海区.(5)日本俏羽枝-布纹蚶群落分布在港湾的出口处或岛屿之间,流速较大,底质为砾石或石块.  相似文献   
37.
1978年12月-1979年7月,国家海洋局调查船“实践”号和“向阳红09”号首次在中太平洋西部海区进行底栖生物定量采集。调查海区分为两个:Ⅰ区范围为南纬2°-10°,东经170°-173°20'。该区位于美拉尼西亚海区的西侧,北临吉尔伯特群岛、瑙鲁岛和大洋岛,东临埃利斯群岛,西南为维提亚兹海沟。  相似文献   
38.
本文根据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调查中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研究,发现了沙蚕科全刺沙蚕属一新种。文中附图并详细地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同时与其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9.
何明海  吴启泉 《海洋学报》1988,10(4):490-491
本文材料是1985年1月从福建海岸带底栖生物调查中获得的,共计3条标本.沙蚕科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一个很重要的科,有关沙蚕科的分类,过去已报道过40个属,但围口节膨大,扩展为领状的只有环唇沙蚕属,我们的标本围口节与环唇沙蚕属相似,但吻上附属物和刚毛的结构则与环唇沙蚕明显不同(表1),根据上述重要特征的显著差异,我们建立了新属——滑刺沙蚕属Laevis Pineris gen.nov.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