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海洋学   34篇
自然地理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1.
底栖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种的确定参考了Sanders(1960)和Orth(1971)的生物学指数统计法。群落分布区的划分方法,系采用Sanders描述群落相似性的公式(PSC=100-50∑|a′—b′|)对春、夏季和全年的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并绘出对应测站种类组成相似性的聚类图;在此基础上,参考了优势种和特有种的分布特点以及环境特征等资料,对群落分布区进行划分。群落结构特点的分析,除了一般性的描述外,还采用了Shanon-Wiever(1963)、Margalef(1958)和Pielous(1969)等人描述群落结构特点的3个参数:种类多样性(H′),种类丰度(d)和种类均匀度(J),进一步讨论了群落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简易淘洗法在底栖动物调查方面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在进行底栖动物调查时,从筛洗过的泥样余渣中分离底栖动物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采用常规的手拣方法不但费时费功,而且一些体型较小、体色与余渣相近的动物容易被遗漏,这可能影响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为了减少人为的取样误差,海洋生物工作者曾经做过不少试验。除了把余渣带回实验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红树林区底相大型动物的群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启泉  郑凤武 《台湾海峡》1992,11(2):161-166
本文据1987~1989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大亚湾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分布于湾顶5种红树林内的底栖生物70种,主要由多毛类(23种)、软体动物(23种)、甲壳动物(12种)和星虫动物(8种)组成;平均生物量219.77g/m~2,平均栖息密度281个/m~2;在数量上以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占优势。文中应用群落结构指数进行分析,并与九龙江口的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架及邻近海区底栖生物数量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10—11月和1978年9—10月,在东海陆架及邻近海区(26°00'—34°00'N,124°00'—129°00'E,水深39—1550m)进行底栖生物定量调查,全海区共布设定量采泥307站,获得底栖生物定量标本1200号。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较低,总生物量平均为11.5g/m2,栖息密度为30个/m2,生物量组成以棘皮动物占优势(5.4g/m2),依次为软体动物(2.6g/m2),多毛类(1.7g/m2),甲壳动物(0.5g/m2),生物量分布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以水深50—100m为最高,生物量以粉砂底质最高(14.3g/m2),中细砂和细砂底质较接近(10g/m2左右),软泥底质最低,仅4.0g/m2。  相似文献   
15.
1984年7月中澳海洋科学家在海南岛合作进行生态考察时。我们采到了锥头虫科截锥虫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海南截锥虫Nainereis hainan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6.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有219种,平均生物量为18.0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35个/m2.按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3个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和部分优势度显示群落受到扰动,引起群落扰动的原因认为在于生物的自然演替繁殖、群落所处底质的不稳定性以及生境污染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兴化湾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兴化湾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有314种,平均生物量为36.6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62个/m2.按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4个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和种类个体几何级数显示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岸软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群落结构四个主要参数——Shannon-Wiever种类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d)、Pielous种类均度指数(J)和McNauchton种类优势度指数(D2),分析本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1)本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四个指数值的平均值分别是:H'=2.06、d=3.34、J=0.46和D2=0.73;(2)五个断面各指数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3)各调查断面的四个指数值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厦门港湾多毛类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所1980年8月—1981年10月在厦门港湾综合调查中获得的底栖生物多毛类定量和定性样品,研究了该海域多毛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整理我国首次南极洲及南大洋考察的多毛类环节动物标本中,我们发现了欧努菲虫科 Onuphidae 两个新种。模式标本采自南大洋站号23。正模标本保存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新种记述如下。(一)南极金菲虫 Kinbergonuphis antarctica,新种(图版Ⅰ)正模标本号 SOA-SO004,副模标本号 SOA-SO005,水深450m,底质砂质泥。所有标本的体后部均断落。前55个体节长为32mm,宽1.8mm(不包括头部)。头部无眼。触角似球状,头触手5个,其外侧头触手向体后伸可达第2刚节;内侧触手较长,可达第10刚节。中触手比外侧触手稍长,向后伸可达第3刚节,所有头触手基节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