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为揭示岩溶洞穴沉积物对沉积环境与沉积过程的指示作用,文章在分析双河洞洞系形成过程及山王洞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贵州山王洞中段古河漫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度分析法与萨胡公式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推断不同沉积韵律期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古河漫滩表层沉积物以极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平均含量达94.42%,且中上部含有一层粗砂砾夹层;(2)沉积模式主要为跳跃和悬浮沉积,水动力条件整体稳定,搬运颗粒粒径平均值为637 μm,其最大沉积物颗粒粒径为864.2 μm;(3)以沉积物粒度特征为依据,将古河漫滩沉积过程划分为三级沉积韵律,一级沉积韵律厚度为404~275 cm ,二级沉积韵律厚度为285~165 cm,三级沉积韵律厚度为165~0 cm。上述研究为确定区域侵蚀基准面和地层升降运动过程提供有力证明,也为山王洞古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旅游地空间数据为基础,运用平均最邻近、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贵州1990—2018年4个时间截面旅游地空间格局,分析该时期旅游重心演化进程,探讨旅游地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要素间关系并开展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 4个时期旅游地均为凝聚状态分布,总体呈现点、团向面状、带状聚集转变;② 全省旅游收入演化比客流量演化更为敏感和剧烈,二者均以经向变幅为主导,且呈现西部比重大于东部的态势;③ 旅游地在海拔高程垂向上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碳酸盐岩类区旅游地资源多为自然类景点、碎屑岩类区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类景点的聚集分布,断层线5 km缓冲区范围内分布90%左右的旅游地、其空间展布总体与断层线走向吻合,三叠、寒武及二叠地层是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区,旅游地沿省道特征分布明显;④ 全省旅游地分布主要受旅游地到河流沟谷距离、县级行政中心距离、高速公路直线距离、陆上交通路网密度、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断层线距离、河流沟谷密度等7项因子驱动;而距河流沟谷、距县级行政中心、距高速公路直线距离以及交通路网密度水平等因子的组合效应集中控制了当前贵州旅游地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