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分析西安高温气候特征,城区与郊区高温对比,通过高温天气形势分型,找出各类型高温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2.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早期近等温降压(ITD)和晚期降温降压的顺时针PTt演化轨迹。结合高压岩石983±140Ma的退变质年龄和松树沟残存的蛇绿岩片考虑,这些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抬升与秦岭造山带中、晚元古宙时期洋壳的俯冲、消减和陆块碰撞伴随的快速构造上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3.
首次采用高精度、全自动、数字化、含有电磁场5个分量的 MT 测量系统,在中国西北祁连山中段进行剖面式 MT 监测中,获得了较为真实的青海共和7.0级地震(1990年4月)的临震电磁幅射前兆信息.使用全定量化的频谱分析新方法,并且综合剖面多次复测资料,在时间-空间的双度坐标上跟踪分析.结果指出,大震临震电磁幅射前兆谱的特征主要有:(1)呈传导电流为主的同步电场干扰型;(2)频谱分布的窄带性(0.5—20s);(3)振幅的奇异性(电场干扰脉冲幅值为正常值的10~2数量级);(4)一定程度上显示孕震源的方向性;(5)幅射的间发性(临震3天中出现3个高峰时段).更为有意义的是:在高峰期至发震时刻之间约有48小时的相对平静间歇,此间观测者就能够在现场迅速响应,作出临震预报的判据.MT 监测所获得的临震电磁幅射信息主要是传导电流,而地下较为普遍存在的壳内高导层可能为该传导电流回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便于被较远的 MT 监测点所接收.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王鹏  臧殿光  陈胜  何小会 《地质科学》1958,55(3):909-920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突破,带来了我国单体储量规模最大的安岳气田的发现,随后的研究把该裂陷槽作为主要的生烃中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贡献上。随着勘探的深入及深层资料品质的提高,在槽内灯影组顶部发现了明显的加厚反射特征存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地震反射特征、沉积演化等研究,证实了灯影组槽内颗粒丘滩体的存在,创建了震旦系灯影组裂陷槽内颗粒滩沉积新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预测了分布范围,该新目标的发现和落实拓宽了勘探方向,是安岳主体成果向南拓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7.
钨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地区钨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地球演化早期的强还原条件下,钨表现为中等亲铁元素,因此地球中 90%的钨进入地核。在地幔和地壳的演化过程中,钨是极度不相容亲石元素,从而导致钨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约是地幔丰度的250倍。钨在岩浆熔体中主要以钨酸的形式迁移,在成矿热液中主要以氟、硼化合物或其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钨的矿化需要其在部分熔融、岩浆演化和晚期热液等各阶段逐渐富集。中国是世界上钨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矿床产在华南地区,与华南大规模的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微量元素特征(高Rb/Sr和K/Rb比值,低Nb/Ta和Zr/Hf比值)显示它们往往经历了强烈的岩浆分异,这可能与这些花岗岩通常具有高挥发分含量(如F)有关。岩浆中高的F含量对钨的富集和矿化十分重要,它可以降低熔体固相线、粘度和密度,有利于提高岩浆的结晶分异程度,因而使得高度不相容的钨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和后期热液阶段的富集与矿化。富挥发分岩浆的形成可能与俯冲板块后撤,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的多硅白云母等富F矿物的高温分解有关。研究表明,华南南岭地区侏罗纪的钨矿化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而华南南部晚白垩世钨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后撤有关。  相似文献   
148.
车辆轨迹数据的道路信息提取是地理信息领域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本文针对车辆轨迹数据的车行道级道路提取问题,引入深度学习领域的生成式对抗网络,利用残差网络构建深层网络和多尺度感受野感知轨迹数据不同细节特征,构建了基于条件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轨迹方向约束下车行道级道路提取模型。首先提出了朝向-颜色映射栅格化转换方法,实现轨迹朝向信息向HSV颜色空间的转换;然后利用样本数据学习模型参数;最后将训练模型应用到郑州、成都、南京3个试验区域提取车行道级道路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完整的车行道级道路数据。  相似文献   
149.
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30,000平方公里。西起孟津东到连云宽约700公里,北接燕山南界桐柏、大别长约1,000公里,平均拔海在100米以下,为亚洲东部最广大最肥沃的泛滥冲积平原。开封区位于平原的中部黄河大冲积扇的南翼,平均拔海73—74米,地势从西北略向东南倾斜。平均此降1/6,000。当第三纪时这里是地壳沉降区,第四纪时黄河三角洲成长,逐渐成为现代所见的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50.
1998年开始的"海洋半球观测研究计划",目前正实施着极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宽频带地震观测、GPS观测、电磁观测和超导重力观测,以及深海底宽频带地震观测和使用海底电缆的电位观测.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特成立了"数据中心",并于1998年4月开始运行.现在已经能够利用的还只是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其他数据待完成编辑工作后亦将陆续予以公开.现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的方法概要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