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最近十年中国南方的海相新区油气勘探评价成果为依托,以油气成藏和整体封闭保存体系评价为核心,在渝东-湘鄂西、中下扬子和滇黔桂三大区域划分出9个有利区块51个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综合评价认为,方西和石柱保存单元具有较好的整体封存体系,属持续性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勘探目标;江汉盆地南部、句容-海安区块、南鄱阳坳陷、楚雄盆地东北部具备或基本具备整体封存条件,属于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精细勘探可望获得商业性油气流;楚雄盆地西北部、南盘江坳陷、十万大山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地区利川复向斜由于晚期强烈构造改造而仅存在部分封存体系,需要攻关探索;思茅、渝东-湘鄂西地区的花果坪和桑植-石门地区已失去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仅局部存在封存体系,地质条件高度复杂,勘探风险甚高.  相似文献   
12.
叶舟 《海洋工程》2021,39(3):127-134
海堤工程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不断发展,特别是海洋环境、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地貌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海洋水文等资料不断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为我国推进海堤抵御风暴潮灾害等安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历史监测数据研究了浙江海岸滩地高程、年最高潮位、风浪、台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技术规范比较表明,近几十年来这些因子变化幅度不断加大,这种变化趋势说明受海洋环境影响,海堤安全面临挑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及邻区大陆是经多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复合大陆,后期构造可分为继承性构造和新生构造两种。两者在空间上的并存关系较为复杂,新生构造发育的强度可因地而异。东部新生代盆地(如苏北和渤海湾盆地),北东向构造属继承性构造,北北东向构造是新生构造,油气勘探的优选靶区是叠加在继承性构造之上的新生构造。中—东部的中生代盆地(如二连和鄱阳盆地)的油气勘探,除了寻找叠加在继承性构造之上的新生构造外,还应注意新生构造的发育引起的油气调整或晚期次生成藏。海相沉积盆地常上叠有陆相沉积盆地,因而发育多期多方向的新生构造并分别控制了岩性油藏和构造油藏的形成,如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两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新生构造。以构造为主线,加强新生构造的解析并结合"源"、"运"和"聚"的研究,"盆"山"耦合理论将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显现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舟  梁兴  马力  张廷山  徐克定 《地质科学》2006,41(3):523-548
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原型盆地和前陆盆地被改造成冲断、剥蚀严重的燕山高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张裂断陷盆地叠置,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由前白垩系挤压冲断体系和上白垩统—新近系伸展断-坳陷体系组成双层结构的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既造成下扬子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高复杂性,又造就了残存于晚期上白垩统—新近系断-坳陷盆地下伏的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优势。各个古近纪伸展断陷往往是独立的海相烃源含油气保存单元,古近-新近系区域盖层共同构筑的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具晚期混源特色的海相有效烃源是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晚期成藏的基础,时空匹配的有效成藏组合是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南黄海、苏北盆地是下扬子区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体系最好的构造单元,也是海相烃源晚期成藏的主要场所,印支和燕山运动不整合面上下、浦口组、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是海相烃源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晚期成藏的主要层位,盐城、阜宁、海安、高邮、溱潼和黄桥—如皋断陷保存单位是首选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5.
南鄱阳坳陷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鄱阳坳陷为一“上张下压”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上二叠统茅口组和龙潭组以及上三叠统安源组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随上覆白垩纪—古近纪区域盖层厚度成正比增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不存在Ro值“上低下高”的跳跃式变化,白垩系沉积期末,二叠系、上三叠统烃源岩达到了地质历史上的最大埋藏深度,表明晚期叠置的白垩纪—古近纪伸展沉积盖层是导致这些烃源岩达到现今热演化程度并出现晚期生烃的根本原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存在活跃的油气显示,这些原油从地化特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产自LT1井周家店组底部的原油是由龙潭组树皮煤(Ⅱ型干酪根)形成的典型煤成油,且以轻质油为主,未遭受过地表水氧化与生物降解改造,从而证明中燕山期以后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的晚期生烃。盆地模拟分析表明,坳陷内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现象普遍,生烃强度可达油(150~280)×104t/km2,气(35.5~52.4)×108m3/km2,预示着该叠合盆地晚期成藏具备烃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导读:到2017年,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遏制,敏感地带矿山环境得到整治。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通过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为承接北京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