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金衢盆地TX红土剖面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衢盆地汤溪红土剖面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1)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成含量很低。SiO2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UCC均值,Fe2O3、Al2O3含量则略高于UCC均值,符合亚热带地区风化成土中硅酸盐矿物大量转化为黏土矿物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的特征。(2)汤溪红土化学风化强烈,全岩样品的CIA指数(化学蚀变指数)高达89.10%~89.68%,ba(风化淋溶指数)系数为0.19~0.21。烧失量LOI与SiO2/AL2O3、SiO2/R2O3、CIA、ba系数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对红土脱硅富铝和化学淋蚀程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LOI值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3)SiO2/Al2O3和SiO2/ReO3较好地指示了TX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风化强度渐弱的趋势,TiO2一Al2O3、TiO2-Fe2O3、TiO2-SiO2、AlO3~K2O等元素对协变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网纹红土风化程度较均质红土更强。(4)以zr为参比的元素剖面迁移特征表明,Fe2O3、Al2O3沿剖面向下呈相对富集态势,SiO2则相反,呈亏损态势;Na、P沿剖面均呈迁出特征,K、Mg、Ca呈波动式迁出,个别层段有轻微言集;Mn沿剖面向下呈亏损态势,与铁呈反向变化;Ti相对于Zr的迁移虽有波动但迁移量最小。τj.w系数总体上也反映TX剖面从上至下脱磕富铝化程度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庐山JL红土剖面的色度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庐山JL红土剖面的Munsell色度体系研究表明,红土色调、明度、彩度等特征值沿剖面呈有规律变化,随深度增加,红度加深、明度降低、彩度增高,总体呈现7次高低值相间的波动。红化率RR作为衡量红化程度的综合指标,随深度增加波动式递增,亦存在7次旋回,与土体中Fe2O3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结论表明,庐山红土发育过程中存在热中见凉的气候波动,第四纪以来气候渐趋干凉。同时,RR曲线与C IA曲线变化趋势一致,RR高值对应于CIA高值,指示强成土风化时期,可作为反映成土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63.
叶玮 《沉积学报》1998,16(2):134-138
大型室内水槽重复实验表明,在顺直河道中,分选作用导致了从上游至下游表层沉积物粒径变细、重矿物含量增加。不同河床微地形对重矿物的富集能力不同。在平面上,深槽和浅滩迎水坡为重矿物富集区。在剖面上,则存在表层富集层、埋藏富集层和残留富集层三种富矿层。重矿物在河道中的富集规律表明。侵蚀作用在重矿物富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色。  相似文献   
64.
杨立辉  叶玮  郑祥民  苏优 《地理研究》2014,33(10):1848-1856
以长江南通段、婺江金华段的河漫滩沉积物和洛川、新疆昭苏的马兰黄土为训练样本,推导出河漫滩相沉积与风成沉积粒度的Fisher判别函数,并用启东河漫滩沉积物、南京下蜀黄土和伊犁马兰黄土对判别函数进行验证。第四纪红土的判别结果显示:新余、南平等地红土具有典型河漫滩沉积特征;长沙、金华、南昌、九江等地红土即具有风成又具有河漫滩沉积的特征,且风成沉积特征随着纬度减小及地形起伏增加而减小。结合现代降尘的粒度组成推测,中亚热带网纹红土的物质来源有近源也有远源。近源组分为来自附近河漫滩泛滥平原沉积物的风力二次搬运,在沉积后依旧保留了河漫滩沉积的大部分粒度特征;远源组分可能与黄土类似,由冬季风从北方物源区搬运而来。  相似文献   
65.
中亚热带网纹红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30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稀土分布模式、稀土特征值分析以及物源指数的计算表明,中亚热带网纹红土与北方黄土具有相似的稀土特征。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平均含量(179.57μg/g)与地壳平均值(178μg/g)、北京郊区1998年12月大气粉尘稀土总量(177.97μg/g)以及两块中国黄土标样平均值(178.22μg/g)非常接近,稀土分布模式与风成沉积及UCC类同,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淋失,轻重稀土比值9.86~15.18,Ce元素正异常,物源指数<0.5。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所研究的网纹红土的母质与黄土具有风尘相似性,而且风尘沉积后经历了较北方黄土更为强列的风化作用,其形成环境与古土壤和上新世红粘土接近。  相似文献   
66.
67.
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类型与网纹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网纹红土在中国南方红土发育区内广泛分布,具有特殊的结构,是第四纪红粘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质地网纹红土可分为均质类网纹红土和非均质类网纹红土。测试结果显示:(1)均质类网纹红土的粒度组成以粉砂(5~50 μm)和粘粒(<5 μm)为优势粒级,砂(>50 μm)含量很小,不足3%;粒度频率曲线多数呈单峰正偏形态,众数峰值位于5.5~6.5之间,部分呈双峰形态,两个峰值分别位于6和8附近;CIA值较高(84.31%~89.26%),ba值较低(0.19~0.30);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和分布模式与风尘沉积相似,87Sr/86Sr值与佳县上新世红粘土接近;εNd(0)介于-10.54~-12.66之间,表明物质源区基本稳定;均质类网纹红土的理化特征体现了风成沉积的特性和风化成土作用的显著影响,可称之为加积型网纹红土。(2)非均质类网纹红土发育自冲洪积相、坡积相沉积物或基岩风化壳红土,土体粉砂含量明显减少,多小于50%,砂含量大大增加,>50 μm和>250 μm粒级的离散系数较高,指示了显著的非均质特征;CIA值多数大于84%,化学元素和风化指标的离散系数多小于10%,显示其经历了较为强烈和稳定的风化作用。第四纪网纹红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风化成土过程和网纹化过程,南方红土区在网纹红土发育期内具有整体湿润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8.
新疆伊犁地区现代气候特征与300a来的干湿变化规律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叶玮  袁玉江 《中国沙漠》1999,19(2):97-103
在现代实测资料分析和利用树木年轮对伊犁地区314a降水重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历史资料在时间上的对比以及与中亚、中国东部和北疆地区小冰期以来气候变化模式在空间上的对比分析,发现300a来伊犁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具有冷与湿、暖与干相对应的特点,而且偏干年出现的频率多于偏湿年。在气候的干湿波动中,湿润期变短,而干旱期相对增长,反映了该区300a来气候与北疆其它地区类似,在波动中存在着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中国北方强沙尘暴受月相调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尘暴作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成因机制的研究不可忽视地球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对49年间(1954-2002)中国北方223例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分析,计算出了沙尘暴发生日期的月球黄经λm、太阳黄经λs,得到月相角D=(λm-λs)。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沙尘暴发生的频次与月相角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沙尘暴发生的频次的极大值区在〔30°,42°〕和〔306°,318°〕的月相角区间内,低值区在〔78°,90°〕和〔258°,270°〕的月相角区间内;(2)沙尘暴发生有明显的小周期(1/4月波),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月相对沙尘暴发生的调制机制,探讨月相影响下固体潮、重力场、大气压等对沙尘暴影响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7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与半固定沙丘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处于干旱荒漠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降水、冬季的积雪、悬湿砂层、丘间地和背风坡的植被、沙丘表层微弱的分化、砂物质粒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由于沙丘的稳定性差 ,人类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对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