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851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7篇
  1974年   15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梗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动论和时空观,从8个方面总结了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3大综合地层区的概貌,划分太古宇至元古代的地层类型及形成环境。从沉积盆地性质、基底构造格局等方面分析,指出中秦岭构造亚带为南、北板块拚接带的特定构造单元。根据宏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归纳为8种构造环境。概括了中酸性及碱性、偏碱性侵入岩类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成分及成因类型等特点。从复杂的断裂系统、多期的叠加变形、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地壳极度缩短四方面,说明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巨形强应变带。概述了秦巴构造演化8个阶段的主要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2.
峨嵋玄武岩同生流体包裹体在800℃爆裂后,2.0g/L NH4Cl溶液提取流体中Pt、Pd,C-410树脂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相对误差小于25%。激光拉曼光谱与四级质谱测定包裹体的气液成分结果表明:流体中存在一定量的有机组分,这对Pt、Pd以有机螯合态形式进入流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3.
正 为了完成工苏联共产党第廿一次代表大会给地质部门提出的任务,必须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测量,以便为有成效地进行各种矿物原料(其中包括象地下水这样的重要的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但是苏联的领土在水文地质方面研究得不平衡和不充分,比地质方向要差得多。尽管苏联领土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是比较浅的,  相似文献   
34.
结合阿勒泰地区小青河和群库勒2个河流水质监测断面2000-2020年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监测数据,对阿勒泰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两个监测断面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均总体呈现递增变化,两种指标年递增率均值分别为0.009 mg/L·a和0.20 mg/L·a。农业种植面源及生活污水是其主要水质指标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35.
为了分析断裂对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寻找有勘探潜力的油气富集带,文中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南堡凹陷断裂组合应力特征、断裂转折及成因进行解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和古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勘探区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转折部位对油气分布有着控制作用,东营组已探明的油气主要在帚状断裂系、入字形断裂系、交织式断裂系转折轴部高曲率附近呈环带状分布;断裂转折凹面一侧控油性明显,从宏观上来看,油气具有沿沉积相带由细到粗的构造脊高点以及弧形断裂转折凹面一侧的选择性运移的特征,断裂转折轴部高曲率高孔、高渗域与高孔、高渗砂体沉积相带的有利对置决定了油气的主流向;综合研究指出,南堡凹陷北堡构造带是今后优势勘探的首要区带,其次是南堡构造带和南堡4号蛤坨构造带南部。  相似文献   
36.
“哈萨克铜业”公司新闻处领导人弗拉季斯拉夫·尼古拉耶夫在接受《全景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该公司在获得俄罗斯原料资产的可能性方面没有任何进展。今年年初就在积极讨论“哈萨克铜业”公司参加俄罗斯在巴什基尔和伊尔库斯克州乌多坎铜矿开发招标中夺标的可能性。但是至今俄罗斯还没有公布开发这些铜矿的招标条件,因此“哈萨克铜业”公  相似文献   
37.
区域地球化学填图成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川-滇-黔交界地区存在一个与产出规模巨大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相吻合的Pt,Pd地球化学巨省。作为地幔热柱成因的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丰度虽略有偏高,但玄武岩中铂族元素很难形成可以利用的铂族矿物,故该异常是“非找矿异常”。在该区内寻找铂族元素矿床应在基性岩-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多的中岩区南段,注意沿循已知的矿床、矿化或较小型基性岩侵入体,将矿区(或岩体)的整体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与典型的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相比较,进而研究、预测本矿区或本岩体的铂族元素成矿的可能性及远景规模等,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而在岩浆型矿床的周边地质体内注意寻找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38.
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及其安全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农业灌溉发展,再加上低效率水资源管理等已导致中亚区域水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针对前苏联解体后到2007年的时段,对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情况及其对安全状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988—2007年期间,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逐年减少,人均可更新水资源量和人均总取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它中亚4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人均水资源量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取水用户国家,次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最大农业取水国,哈萨克斯坦是最大工业取水国,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生活取水国.到2005年,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淡水产量降到1989年的99%.在1992—2005年间,除了土库曼斯坦外其它中亚国家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期,哈萨克斯坦的森林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扩大,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森林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草地面积有所降低.乌兹别克斯坦是化肥施用和土壤盐渍化强度较严重的国家,土壤盐渍化面积占总灌溉面积从1994年50%扩大到2001年65.9%.  相似文献   
39.
利用ECHO­G海气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近1000年的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主要空间型态: 华北和华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即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多(少)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多)。对31年滑动平均后3种空间分布型的时间系数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发现,3个地区均存在准60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均存在准200年的百年际振荡周期,华南地区还存在12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全球海温场与3个地区夏季降水31年滑动平均后的相关分析表明,在40°~70°S,170°~60°W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除该区外的南北半球(30°~60°)中高纬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说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上,中高纬海域海温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反相的主要因子之一。最后通过对太阳常数、火山活动等外强迫因子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功率谱分析发现: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与百年际变化周期大都与外强迫因子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外强迫因子,尤其是太阳常数和火山活动的变化是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和百年际振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