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0篇 |
大气科学 | 100篇 |
地球物理 | 178篇 |
地质学 | 338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激光雷达点云树木建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树木几何模型是数字城市与数字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点云树木建模,深入分析了基于广义(泛在)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模型重建方法,提出了聚类思想建模、图论方法建模、先验假设建模、拉普拉斯算子建模与轻量化表达建模5类建模体系,归纳总结了不同建模体系在树冠枝干的细节表达、建模算法性能、树木模型的多层次细节表达、建模体系综... 相似文献
13.
14.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引黄灌溉工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了灌区的用水现状,从工程类节水措施和管理类节水措施两个方面着手,对灌区用水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 (风台组—张夏组 )可划分 9个三级层序。除底部的 DS-A层序外 ,其余 8个层序均可与中朝地台大部分地区进行对比。下部的 3个层序 (DS- A~ DS-2 )属 型层序 ,其余为 型层序。研究表明 ,本区的沉积层序除受早古生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之外 ,秦岭板块的俯冲对中朝地台南部层序地层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气象台是气象部门IT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根据株洲市气象台多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出IT资源的整合具有三个层次:基于硬件的整合,基于软件的整合,基于人才的整合。整合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预报水平自组织进化系统——建立使短期天气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的自组织系统,通俗地称之为天气预报值班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研讨系统,客观、公正的预报水平考评系统和自组织的人才系统,经过6年的业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益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区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影组白云岩是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的赋矿围岩。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赋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环境。白云岩主量元素CaO为23.15%~30.54%,MgO为16.53%~22.05%,SiO2为0.43%~26.06%,钙镁含量及比值都接近纯白云岩(CaO为30.4%,MgO为21.8%,CaO/MgO=1.39)的值,表明灯影组地层主要为白云岩。Al2O3、K2O、Fe2O3、TiO2含量极低,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基本不受陆源组分的影响。因此,利用微量、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环境是可靠的。白云岩微量元素V/Cr、Ni/Co、V/(V+Ni)比值分别小于2、5、0.6,U/Th比值介于1.89~230.00,均值75.24,后太古代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具有中稀土富集、轻稀土与重稀土相当、正Eu异常及正Ce异常的特征。V/Cr、Ni/Co、V/(V+Ni)比值及正Ce异常表明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处于氧化环境,异常高的U/Th比值及正Eu异常暗示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受海底喷流热卤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累计概率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2%;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5.9%,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大于30 kA的累积概率在50%以下,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8.1%,大于100 kA的累积概率1.6%;拟合出湖北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经统计分析,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0.99998。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县、咸宁、黄石、鄂州市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县、当阳市附近为闪电次高密度区。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即地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是雷电多发地带。鄂西南山区县市雷电日数较多,闪电密度不一定随之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山区县市土壤电阻率较大和山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在该缝合带及周围识别出4套与洋盆扩张和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由南至北,分别为洋底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后碰撞火山岩。板块构造体系说明洋壳俯冲极性从南向北。已有年代学证据表明:阿尼玛卿洋盆的开启时代至少可以早到晚石炭世(308Ma),洋盆关闭可能在早三叠世;岛弧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二叠世(260Ma);弧后盆地火山岩的时代为早中三叠世;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三叠世。三叠纪沿缝合带及其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左旋走滑断裂系,包括东昆仑南缘左旋走滑断裂(200~220Ma)、阿尔金断裂的早期走滑剪切断裂系(220~230Ma)以及南祁连南缘巨型左旋走滑断裂(240~250Ma)。认为它们形成于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关闭和斜向碰撞作用,但主要在俯冲板块折返阶段或逆冲岩片的抬升阶段,其时也是后碰撞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