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西部绿洲2009-2015年28个降雹个例、32个对流风暴降雹单体进行分析,把发生在该区域的暴雹单体分为弱、中、强等三种类型,并综合分析不同强度降雹单体的“初生”、“跃增”和“酝酿”三个冰雹云生命史关键阶段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层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了能够提前识别各类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参量及指标阈值,并以此作为判识因子,建立了三种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概念模型,同时对其识别能力进行验证,获得了三类冰雹云8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和合适的早期识别与有效作业指挥时间提前量,为该区域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夹持的狭长地带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金矿体。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体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CO2-H2O型三相包裹体。早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中(主)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3~291℃,流体盐度为0.5%~5.9%。晚阶段只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流体盐度为1.4%~4.0%。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根据哈图金矿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H2O值在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H2O为-77.2‰~-64.5‰。和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哈图金矿床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和变质影响的低盐度CO2-H2O体系。  相似文献   
53.
1978年4月10日至5月7日由国家地质总局组成的地热考察组一行十人(水电部二人),对新西兰进行了专业考察。新西兰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北岛中央火山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1990-1996年夏半年(4-9月)库尔勒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对降水过程类型和天气系统类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夏半年库尔勒市的短期降水预报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55.
奎-玛两河流域冰雹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奎—玛两河流域7个气象站和33个农业点(兵团团场,农场)1970—2005年4—9月的成灾冰雹资料,对其发生的天气气候规律、时空分布特征,本区域内分布情况及差异、移动路径、冰雹直径、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域成灾降雹天气的分析预报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56.
基于兰州市1997-200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现有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2)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规律;(3)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指数最大,牧草地破碎度指数最小,这表明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破碎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57.
以罗布泊盐湖卤水含硫酸盐矿浮选尾矿为原料,高钠低钾卤水为浸取液,采用原位堆浸方法浸取硫酸钾浮选尾矿中K+、Mg2+、SO42-等有价元素,实现罗布泊盐湖卤水盐田含硫酸盐矿浮选尾矿中K+、Mg2+、SO42-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试验数据表明:经过堆浸工艺,实现了浮选尾矿中K+的回收;尾矿中K+含量从3.84%降至0.83%;K+收率≥77%,Mg2+收率≥79%,SO42-收率≥73%,浸取液K+含量达到1.42%。  相似文献   
58.
针对2005年以来南天山西段8次MS≥5.0地震,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和主要断层的加卸载效应,结合余震空间展布,分析应力触发及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乌恰MS6.9地震与2016年阿克陶MS6.7地震的发生,对伽师MS6.4地震的发生起到延缓作用;伽师MS6.4地震震中NNE方向、SSW方向和NWW方向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随着应力持续积累,上述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地震危险性增强;柯坪断裂绝大部分区域、迈丹—沙依拉姆断裂中段、喀拉铁克断裂西南段发生地震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59.
基于2000-2014年MOD16蒸散量和气象站实测数据,借助于空间数据统计法和趋势分析法对中国西北干旱区“天山湿岛”—伊犁河谷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和多年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MOD16-ET产品在伊犁河谷地区的精度总体上满足要求,可用于地表ET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② 伊犁河谷地表ET、PET年际波动不大,多年平均ET为392.35 mm,多年平均PET为1331.19 mm,年均ET与PET的比例在0.26-0.33之间波动,说明研究区总体上水分不足。ET、PET年内分布处于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5月到9月。秋季ET与PET的比例为0.29,此时研究区最干旱缺水。气温是研究区蒸散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③ ET、PET的空间分布状况正好相反,东部喀什河及巩乃斯河上游地区、南部大面积草甸覆盖区域ET值较高,PET值较低,此区域水分比较充足。伊宁市及霍尔果斯河周边地区、察布查尔县、特克斯河下游等区域ET值均较低,PET值较高,此区域干旱缺水;④ 从2000-2014年伊犁河谷地表ET、PET变化趋势来看,ET总体上处于减少趋势,PET处于增加趋势,说明研究区近15年内干旱加重。  相似文献   
6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风场资料、NCEP1° ×1°再分析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8年春末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发生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中亚低涡影响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及中层干冷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