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4,他引:18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界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我国是受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和18.1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情况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均出现减少和减缓的趋势,沙化土地已由90年代末每年扩展3 436 km2转变为每年减少1 283 km2。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体现,也是国家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和加大荒漠化防治投入的结果。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扩展与逆转过程仍会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在大范围内控制着荒漠化土地的扩展与逆转过程,气候暖干化有助于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但在局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有降水增多的可能,有利于荒漠化土地的逆转。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是不容忽视的。要遏止荒漠化的扩展,应采取适应与减缓气候干旱化对策,消除人为荒漠化因素,并积极整治荒漠化土地,从根本上促进荒漠化土地的逆转。  相似文献   
22.
卢琦 《地理教学》2010,(7):33-33
2010年初武汉市六校联考落下帷幕,作为湖北省课改以来的第一次期末测试,地理联考试题有水平,有争议,有难度,有变化,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最后一道压轴题,由2007海南地理高考题“改版”而来。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23.
卢琦园  郑义  王成明  王岳军 《地球科学》2018,43(9):3141-3153
新疆乌拉斯沟铜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受NW向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产于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岩系中,目前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在细致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开展S-Pb-Sr-Nd-C-H-O同位素分析,根据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可将乌拉斯沟铜矿床的形成划分为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黄铜矿-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及石英-碳酸盐阶段.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乌拉斯沟铜矿硫化物样品δ34S值为0.1‰~3.2‰,平均为1.6‰,落入未矿化围岩δ34S值范围(-4.7‰~18.68‰),矿石硫可能源自康布铁堡组.成矿晚阶段的方解石样品δ13CV-PDB‰=-1.1‰,δ18OV-PDB‰=-20.3‰,海相碳酸盐地层和有机碳是可能的碳质来源.8件黄铁矿的Pb同位素为206Pb/204Pb=17.939~18.508(平均18.255),207Pb/204Pb=15.519~15.674(平均15.578),208Pb/204Pb=37.881~38.653(平均38.209),与康布铁堡组围岩类似.初始ISr(220 Ma)为0.710 4~0.711 7,平均值为0.711 1,初始143Nd/144Nd值为0.512 002~0.512 240(平均0.512 103).矿石Sr-Nd-Pb同位素组成均指示乌拉斯沟铜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围岩康布铁堡组,并可能有外来成矿物质的加入.流体的δDV-SMOW变化于-103.8‰~-92‰(平均值为-99.2‰),石英和方解石矿物的δ18OV-SMOW值集中在9.4‰~11.5‰(平均值为10.4‰),δ18OH2O值为2.1‰~4.2‰(平均值为3.1‰),结合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特征,成矿热液可能来源于变质水,但可能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偏移.因此,乌拉斯沟铜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的变质脱挥发分作用,这与造山型矿床的成矿机制吻合.   相似文献   
24.
小流量测验是库姆塔格沙漠资源环境本底调查的重要内容.根据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河流泉水野外水文调查(2007-2009),对9条河流泉水16处断面进行了流量测验,分析小流量测验方法及其误差.调查研究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及其周边溪流和泉水枯季径流小,多数河流不适宜用流速仪法实测流量;(2)用V形薄壁堰进行流量测验,其随机...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盐平衡与干排水脱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学全  高前兆  卢琦  李彬 《地理科学》2006,26(4):455-460
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外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超过临界水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是防治土壤盐渍化根本工程措施。根据1987~1997年期间的水盐均衡计算,河套灌区,整体处于积盐过程。灌区荒地和低洼湿地有排水积盐作用,从而减轻耕地盐渍化,通过蒸发,可积聚进入灌区盐分的65%。这种干排盐技术,可作为灌区农田土壤盐渍化脱盐的一项重要措施。调整河套灌区种植结构,选择耐盐作物品种种植,可起生物排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土壤积盐。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BL砂黄土剖面观测、描述和采样,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年代、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BL剖面沉积物颗粒的93.34%为砂和粉砂,证明剖面为一砂黄土沉积地层;2)BL砂黄土剖面地层沉积的开始年代为全新世早期(8.3ka),是阿尔金山东部冰川消融后在特定的地形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表沉积环境在全新世开始到8.3ka之间,受到了阿尔金山冰川和冰缘带融水的泛滥冲刷,难以形成沉积,8.3ka之后冰川积雪融水减少后在高凸的合适地形开始了连续沉积,由此形成了BL砂黄土沉积地层。BL地层沉积速率约为4.22cm/100a,早期沉积速率较快,后期则有所减缓;3)对比BL剖面沉积物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其与库姆塔格沙漠表层砂、内部出露地层(全新世以来)的不同沉积物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证明两者的物质具有同源性,BL剖面的沉积物来源就是库姆塔格沙漠表层或者内部地层翻出来的物质。BL砂黄土沉积的过程和物源的研究为今后研究全新世以来库姆塔格沙漠区域古气候过程奠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正> 科左后旗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的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科尔沁沙地的东南边陲,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坨甸相间交错,沙丘洼地连绵起伏。全境东西最长处154公里,南北最宽处107公里;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体,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典型半农半牧区;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  相似文献   
28.
关于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风沙地貌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董治宝  屈建军  卢琦  钱广强 《中国沙漠》2008,28(6):1005-1010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最后一个完成综合科考的沙漠,以其北部的“羽毛状”沙丘著称。以往关于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的认识主要基于遥感影像判读。最近深入沙漠腹地的实地考察引发了对该沙漠“羽毛状”沙丘的争论。本文从地质构造、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沙丘形态特征、风况特征、组成沙丘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组成、光谱特征、颗粒形貌等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风沙地貌。提出从三种空间尺度上区分“羽翼状”沙漠、“羽毛状”图案(伪羽毛状沙丘)和“羽毛状”沙丘的必要性。认为:①库姆塔格沙漠的 “羽翼状” 总体格局是受新构造运动控制的。②以往基于航片判读确认的“羽毛状”沙丘实际上是由线性(赛夫)沙丘、丘间走廊的亮色浮沙片和残余暗色粗沙地的反照率对比形成的“羽毛状”图案,并非真正的复合沙丘。③真正的“羽毛状”沙丘应该是指有明显新月形沙丘遗留翼角的赛夫沙丘(线性沙丘)的变型。④由赛夫沙丘到“羽毛状”沙丘,风况愈来愈复杂。  相似文献   
29.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30.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生态系统水分和热量传输。从区域尺度对蒸散及其蒸腾(Transpiration,T)和蒸发(Evaporation,E)组分进行量化,认识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影响提供参考。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型,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量化1981—2018年内蒙古半干旱区的ET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数据验证,BEPS模型计算结果能够精确反应研究区域ET及其组分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1981—2018年研究区草地、农田和森林多年平均ET分别为278.22 mm、362.50 mm和308.81 mm。E、T和ET多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2mm·a-1、0.63 mm·a-1和1.05 mm·a-1。ET与T在全区域内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与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