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16篇 |
地球物理 | 24篇 |
地质学 | 123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4篇 |
自然地理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本文提出了一种湖面面积误差机理模型。首先,以椭圆形(或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的面状地物为例,推算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面积间的关系,据此推测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提取的湖面面积之间存在着较为固定的函数关系,且函数的系数与湖面的几何形状有关。然后,构建了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湖面面积间的误差模型,并用多组不同影像提取了艾比湖、阿雅克库木湖面积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误差机理模型成功模拟了低空间分辨率影像提取的湖面面积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提取的湖面面积之间的误差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估计误差的具体数值并予以校正。因此,该模型具有校正低分辨率影像提取的湖面面积的能力,为在大区域范围准确地提取湖面面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2.
173.
为了弥补青藏高原雷暴观测个例的不足,从动力、微物理和起电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来解释青藏高原雷暴云底部较大的次正电荷区(LPCC)和暖云区厚度(WCD)之间的关系,本文设置敏感性试验组,通过三种途径,改变了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LPCC明显且对流较强的雷暴过程的探空初始场,得到10组具有不同WCD值的初始场算例,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WCD和LPCC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WCD并不是决定LPCC大小的唯一因素,明显的LPCC的形成需要较薄的WCD配合较强但不能太强的上升速度,即使WCD很薄,太强的上升气流也仅容易形成主正和主负电荷区非常强的一般型雷暴,太弱的上升气流,也仅能形成主正和主负电荷区很弱的一般型雷暴。雨滴的两个主要源项,即雨滴通过重力碰并收集云水和霰融化形成雨水,及霰的主要源项霰撞冻云水,这三个微物理过程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对流强度。薄的WCD对暖云降水过程的抑制作用不及强的上升速度对暖云降水过程的增强作用。在对流强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WCD主要影响着冰粒子的分布高度,WCD越薄,向0℃层以上输送的云滴尺寸越小,数目越多,越利于低层冰粒子的生长,L... 相似文献
174.
为了研究苏南地区采水型地裂缝成因演化机制,设计建成了抽水与潜山条件大型物理模型系统,运用光纤传感监测技术手段,模拟地裂缝演化进程,并对其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做出总结归纳。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试验中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水位、应力-应变分布等参数进行监测;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模型试验系统为地裂缝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2)岩土体张应力集中区与地裂缝发育位置基本对应,岩土体的张应力集中是判断地裂缝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3)通过地裂缝走向玫瑰花图显示,模型平坦区地裂缝发育方向沿排水孔呈放射状分布;而潜山区域地裂缝发育具明显的方向一致性,且与潜山等高线平行;(4)地裂缝分布同时受抽水差异性沉降及潜山形态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175.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夹持的狭长地带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金矿体。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体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CO2-H2O型三相包裹体。早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中(主)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3~291℃,流体盐度为0.5%~5.9%。晚阶段只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流体盐度为1.4%~4.0%。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根据哈图金矿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H2O值在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H2O为-77.2‰~-64.5‰。和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哈图金矿床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和变质影响的低盐度CO2-H2O体系。 相似文献
176.
177.
凹山铁矿床是玢岩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中发育有辉石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类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岩浆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相似,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较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较高的U/Yb比值以及相似的Yb、Hf和Y含量,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两者的源区具有一致性,均源于富集地幔,并在其上涌就位过程中混染了壳源物质,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混染了更多的壳源物质。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集中于0~100,远低于斑岩铜矿成矿岩体Ce(Ⅳ)/Ce(Ⅲ)>300的特征,具有较弱的形成斑岩型铜金矿的特征,但在宁芜地区发育的这类花岗闪长斑岩是否具有形成铜金矿化的潜力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查。 相似文献
178.
神经网络法反演海水叶绿素浓度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水色遥感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而反映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浓度[1]。对于海水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研究工作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方法主要是基于蓝-绿波段比值的经验统计法。近些年,随着水色遥感器的改进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荧光高度法[2]和神经网络法[3-5]。本文基于SeaBAM(SeaWiFSBio-OpticalAlgorithmMini-Workshop)小组搜集的全球范围叶绿素浓度与离水辐射率的同步观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反演海水叶绿素浓度,并将其结果与SeaBAM经验算法进行了比较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9.
可林 《资源导刊(河南)》2002,(12)
本刊讯历时近两年的我省小煤矿采矿许可证换发证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我省原有小煤矿2480个,经过严格整顿,省政府已批准换发证的有三批,其中第一批269个,第二批507个,第三批319个,共计1095个.截止9月底,我省已换发小煤矿采矿许可证810个,其余的正在紧张工作之中.此外,第四批有关部门已公示小煤矿643个,现正在征求意见中. 相似文献
180.
华鼎可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80,(1):47-50
漂游口丝虫从最初描述至今已近百年了,它为害各种淡水鱼类,遍布世界养鱼地区,是淡水鱼幼鱼种较为常见的体外寄生鞭毛虫。可是长期来有关其分类地位则颇多争议,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笔者的观察,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引起对此有兴趣的学者的进一步探讨。本文蒙陈启鎏、熊大仁两教授审阅,黄文浩付教授代为翻译有关文献,笔者一并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