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中国南极新站选择在维多利亚地特拉诺瓦湾难言岛上进行建设,其气象环境状况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考察队员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资料。因此,通过2013年度难言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附近地区历史气象资料,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处罗斯海与东南极冰盖交界处,难言岛年均气压为987.8 h Pa,与中山站非常接近;(2)年均温为-16.1℃,最低气温为-39.3℃,且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标准差可达±6.0℃;(3)年均相对湿度为42.1%,年均比湿为0.6 g·kg-1且冬季比湿极低,空气非常干燥,降水量非常低;(4)盛行风向为WNW,5—7级风出现频率超过50%,但夏季风速明显低于冬季风速,一般不超过8.0 m·s~(-1),有利于中国在夏季开展工程建设和补给;(5)难言岛年总辐射量为3 342.8 MJ·m~(-2),明显低于中山站,但两站反照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2.
能量不闭合是几乎所有地表通量观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能量平衡估算中,人们往往关注有效能量(感热和潜热之和)系统低于可利用能量(净辐射与土壤热通量之差)的统计结果,而忽视了有效能量大于可利用能量的“过闭合”样本存在及其对整体能量闭合率的贡献.利用2004年华北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探讨了能量分量的时间同步性,认为各能量分量与净辐射的时间不同步是导致“过闭合”现象系统出现的原因.将有效能量位相提前半小时与可利用能量进行相关分析,有效减少了能量比率大于1和小于0.5的样本,提高了不同尺度的能量利用率.多种时间尺度的能量分配与转化规律分析显示,潜热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都是主要的能量消耗方式,能量闭合差随玉米的生长不断增大,长达7旬的时间超过感热,表明热量储存和光合耗能在玉米生育期能量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2年1~12月气球无线电探空观测的垂直高度分辨率为50m的温度观测数据,研究1.67—8.02和13.57~19.92km高度区间归一化温度扰动垂直波数谱,并将它们和线性饱和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单个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和谱振幅存在相当大变率,这和线性饱和理论的预期不一致.然而,在对流层的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时观测的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很好的类似,即谱斜率非常接近于理论值-3.0,谱振幅和浮力频率的4次方成比例关系,认为对流层季平均谱很好地遵循线性饱和模式,并且在目前是唯一的.相反,在下平流层,平均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与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但观测谱的谱振幅却明显偏离了线性饱和模式的理论预期值.这些观测的平均谱在目前也是唯一的.从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的平均谱得到的盛行垂直波长在2.1—3.2km之间,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84.
通过进行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牧草田间对比试验,测定植被在生长季内( 6- 8月)的养分动态变化,并结合N / P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岩溶区牧草的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 ( 1)在生长季节的6- 8月,岩溶区4种牧草N、P养分浓度都具有显著的随月份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从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所测定的4种牧草养分结果来看,岩溶区牧草的N素平均值为22. 79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N素略小于岩溶区,为22. 15 mg /g ;岩溶区的P素平均值为6. 03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P素小于岩溶区,为5. 35 mg /g。( 2)无论是岩溶区还是非岩溶区,牧草的N /P与N 的相关性最大,相当系数都大于0. 6,与非岩溶区不同的是,岩溶区牧草的N /P与Ca 的相关性也很大,而非岩溶区的则较小。( 3)岩溶区牧草植物体Ca、Mg总含量分别是非岩溶区的2和1. 5倍。不同种类的牧草对Ca、Mg 的吸收和累积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的类玉米其钙含量远远小于其它3种牧草的钙含量。   相似文献   
85.
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辽宁省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样品中的常量营养元素P、K、Ca、Na、Mg、S,14种营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榛子样品其主量元素化学特征属K > P > Ca型,其中Na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7.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均在植物元素含量正常值变化范围内,由高到低,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Mn > Si > Fe > Zn > B > Cu > Ni > F > Cr > Mo > Co > Se > I > V.其中,V元素变异系数最大,为93.18.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值)为29.66×10-9,属低含量.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元素K与Na、Mg,S与Mg、Ca,P与K、Na、Mg、Ca,Fe与Mn,Co与Mn,Cu与Zn之间,在0.01水平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反映这些元素之间的吸收积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南极近地层大气的热量逆梯度输送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极中山站观测结果 ,分析了南极地区近地层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在近地层逆温较明显时 ,常会出现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 ;同时也探讨了近地层在稳定层结条件下 ,热量逆梯度输送通量的多尺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 ,逆梯度输送的感热通量主要是由浮力湍涡的穿越能力决定的 ,而经典的梯度输送公式在该场合下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88.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岩石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依据不同岩石的光谱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对各种岩石类型信息进行提取,使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89.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ice change of strong signal area on Antarctic and Arctic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al state on the land surfac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tmosphere circulation of North Hemisphere or the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to study the feedback mechanism among “three-pole” factors, the earlier stage “three-pole” strong signal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teleconnection,which aff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East Asia. The cross-correlation feature and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ice caps of North and South pole and water-thermal state on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ree-pole's earlier stage factors to China's summe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dynamic structure are compared he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qualitative correlation mode of global sea-land-air-ice.  相似文献   
90.
北极苔原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德国Koldewey站1993-2003年的资料,对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的影响,新奥尔松极昼期间的日照百分率仅为32.2%。暖季由于下垫面地表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迅速减小,地面吸收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迅速增大。全年累计的净辐射为正值;暖季是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时段,寒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极少。虽近10年来新奥尔松地区的气温增加十分显著,但各辐射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表辐射实测值与同期NCEP/NCAR相邻格点逐日资料的比较表明,NCEP资料对各辐射项模拟的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