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橄榄石通常是玄武质岩浆最早结晶出的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很好地反演母岩浆成分、岩浆结晶分异、硫化物熔离等成岩及成矿信息。本文以土墩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对岩体中的橄榄石矿物颗粒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利用橄榄石的Fo值和其中Ni含量,计算得到土墩杂岩体母岩浆中Mg O含量约为12.95%,是一种富镁的玄武质岩浆。同时,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土墩杂岩体母岩浆中硫化物熔离几乎与橄榄石结晶作用同时进行,早阶段由橄榄石结晶(分离结晶程度约2%)而导致硫化物的熔离程度为0.2%。随后,橄榄石分离结晶程度在6%~7%时,硫化物熔体的熔离程度仅为0.01%。这些表明土墩杂岩体发生过一定程度的硫化物熔离,但成矿前景不是很好。此外,部分数据显示出Ni-Fo的负相关性,表明少许富铁橄榄石和晶间硫化物熔浆发生了Fe-Ni物质交换反应,这对橄榄石的成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2.
梅山铁矿外围金、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梅山铁矿接替资源勘查中,首次发现了金、铜、钼多金属矿体,通过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及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等手段初步研究了其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金、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在铁矿层顶部和外围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的"近矿指示蚀变带"中,属于燕山早期大王山旋回的产物,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沉积期后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3.
统计分析了商丘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种日夜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使日较差呈变小趋势;商丘偏暖年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偏冷期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增高是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4.
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集区,提交铝土矿石资源储量超过7亿吨。区内铝土矿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其中广泛富集稀土元素,由于这类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依然缺少实际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该区铝土矿含铝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中伴生稀土元素研究,以总结分析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富集规律,并讨论其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基本呈右倾的配分模式,LREE表现为明显富集,Eu负异常明显。该套含铝岩系中上部样品普遍具有Ce正异常,而底部绿泥石泥岩则为Ce负异常。总体而言,稀土元素在研究区北西部和南东部向斜中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在中部向斜含铝岩系中相对较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底部的绿泥石泥岩中。其赋存形式可能主要以离子吸附或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铝矿物和黏土矿物表面或晶格中,也存在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本研究为该类资源地质勘探和综合利用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5.
贵州遵义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位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武陵山成矿带中段。著名的二叠纪茅口晚期遵义锰矿,形成于华南地块裂解背景下的水城—遵义台沟中。近年来,项目团队在该区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找到了遵义锰矿底板"白泥塘层"硅质岩的热水成因证据,详细梳理了锰矿成矿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发现了遵义锰矿的矿床类型——海底喷流沉积型锰矿床。通过该整装勘查区的实践检验,先后新发现大型锰矿床2个(深溪锰矿、永安锰矿),中型锰矿床2个(小金沟锰矿、转龙庙锰矿),新发现的锰矿资源量,超过了以往保有资源量的两倍,实现了遵义锰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根据成矿预测,遵义锰矿找矿潜力依然巨大。  相似文献   
176.
苑坤 《地质与勘探》2017,53(1):179-186
本文研究桂中坳陷西北部中泥盆统页岩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沉积环境。利用该区典型页岩气调查井(桂页1井)岩心,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对中泥盆统岩心(320.35m~938.5m)以1.5m采样间隔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纳标组地层V/(V+Ni)、V/Cr和Ni/Co平均值分别大于0.67、4.65和7.71,且富集竹节石、菊石等生物组合,指示其沉积时期海平面相对上升,处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深水陆棚环境;罗富组和塘丁组V/(V+Ni)、V/Cr和Ni/Co分别为0.38~0.65、0.73~4.10和3.70~6.72,指示沉积阶段海平面相对下降,水体变浅,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浅水陆棚环境;同时,有机碳含量(TOC)的变化与Ba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关性较高,表明缺氧环境有利于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此外,通过微量元素指标判别,认为桂中坳陷西北部中泥盆统沉积时期,自下而上经历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到相对下降的沉积旋回,纳标组时期相对海平面上升至最高,沉积了厚度稳定且有机质含量高的富有机质页岩,可作为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77.
针对LASG/IAP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GAMIL(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的两个版本GAMIL2(G2)和GAMIL3(G3),评估了其对热带降水气候态以及对流垂直结构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版本模式降水模拟改进的原因以及热带对流垂直结构与降水模拟偏差的关系。两个版本的GAMIL模式都较好地捕捉到了热带降水的主要特征,且G3的模拟结果整体优于G2。新版本的主要改进在于显著减小了热带西北太平洋正降水偏差。水汽收支诊断显示,模式降水偏差主要来源于蒸发项和水汽垂直平流动力项,而后者的偏差则来自于对流强度和对流垂直结构的共同作用。对流垂直结构偏差主要存在于赤道印度洋与赤道大西洋区域,表现为大气低层辐合分量偏小,对流卷出层高度偏高;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模式较好地还原了典型的“头重型”和“脚重型”对流垂直结构,但依然存在有整体性的对流偏深。湿静力能(MSE)收支显示,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过量的净能量通量是模式垂直运动偏差的主要来源。而对流垂直结构偏深造成的总湿稳定度(Gross Moist Stability,简称GMS...  相似文献   
178.
氦气作为一种稀有气体,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中国氦气资源短缺,对外依赖程度高。鄂尔多斯盆地内展现出了较好的氦气资源前景,但对与氦气分布密切相关的氦源岩及断裂特征研究较少,制约了对盆地氦气资源潜力的认识。笔者利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垂向导数、位场分离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重磁资料进行处理,推断主要断裂和潜在的氦源岩(强磁性变质岩)。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氦气分布受基底断裂与氦源岩分布的双重控制,基底强磁性变质岩为盆地内部的氦气富集提供气源条件,断裂活动则为氦气运移提供通道。富县-宜川-黄龙一带分布有大量的强磁性变质岩,大多位于断裂附近及其交汇区域,可能是氦气资源潜在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