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其层序地层单元进行了精确划分对比,将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共划分为4个准层序,18个层组,29个单层,并研究了各准层序及其内部层组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准层序及层组边界在地层记录中的表现形式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扇三角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准层序和层组2级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汇聚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完全由一种相构成的准层序、层组基准面旋回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A/S值变化的函数,在准层序及层组内部随A/S的变化,储层物性及其含油饱和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2.
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是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本文采用最细2公里的网格距对台风“莫拉菲”内核的宏观、微观以及潜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台风路径、风速大小、降水形态以及内核热力和动力结构的验证,证实了单向六参数WSM6方案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计算台风过程中的潜热加热率,揭示了总潜热主要来源于0℃层以下的凝结潜热和0℃层以上的凝华潜热。证实了与霰有关的云微物理过程是对总潜热贡献最重要的因子。除此之外,在本次台风“莫拉菲”的模拟中,其他重要的潜热贡献因子分别是水汽凝结成云水、云冰的凝华增长、雪的凝华增长、云冰的初始化、霰的凝华增长、云水被雪和霰收集、云水和雨水的蒸发、雪的升华、霰的升华、霰的融化以及云冰的升华。总体而言,本文模拟的潜热加热率廓线和TRMM卫星的廓线基本一致,尽管具体数值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3.
海南琼海加积井水温同震效应特征和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海南加积井数字化水温2007年1月-2010年4月震中距小于8 000 km、Ms≥7.8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系统分析水温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发现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效应特征为上升脉冲,与以往的非自流井水温同震效应以下降为主的认识不一致;水温变化幅度与震中距、震级有一定关系,加积井水温同震效应成因,可用“层内混合”作...  相似文献   
74.
燕山-太行山北段中生代收缩变形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太行山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基底为核的大型纵弯褶皱构造,以及韧性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主要有近WE,NWW和NE-NNE向.在总体构造线呈NNE向展布的太行山构造带和辽西燕山东段,均发现有近WE向和NWW向收缩构造变形.收缩变形发生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侏罗纪及早白垩世.它们的发生已经使克拉通遭受破坏.燕山中部近NS向构造剖面复原表明,在135Ma之前的构造变形缩短率约为38%.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显示,收缩变形前的地壳厚度约为35km.如果将上述地质历史时期韧性剪切收缩变形反映的变形深度(20~25km)作为卷入收缩变形的地壳厚度,并假定水平缩短变形量由垂向地壳加厚所调节,则在南北向缩短变形之后地壳厚度可达47~50km,已经接近拆沉构造模型下地壳榴辉岩化所需的地壳厚度.同时,加厚地壳均衡抬升产生的重力势能差,与地壳加厚期间持续不断的岩浆活动导致的岩石圈强度弱化,为在区域构造应力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形下产生中浅部地壳的伸展垮塌创造了充分条件.因此,燕山太行山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克拉通岩石圈浅层稳定状况的破坏,另一方面为在深部可能发生的拆沉作用和在浅部产生强烈伸展变形创造了有利条件.拆沉作用和伸展变形可能同是早期收缩变形导致地壳强烈加厚的结果.伸展变形既可以与拆沉作用相伴发生,也可以单独出现,不宜将浅层伸展变形作为深部拆沉作用曾经发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5.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 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为例, 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 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 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 下降或不变), 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 热源的位置和分布、 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6.
基于2018年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 (EwE)软件构建由26个功能群组成的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对现阶段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相互关系和系统总特征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00~4.19,其中鱼类营养级范围较广,为3.22~4.19;浮游动物和其他软体动物受初级生产者和捕食者的双重作用,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7.096,总初级生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为56.866,系统的连接指数和系统杂食指数分别为0.429和0.204,说明该生态系统目前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受外界扰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研究,解析了该海域营养结构和系统发育状况,将为海州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研究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辽宁省朝阳市6期LandsatTM影像,以ENVI 4.5和ArcGIS为图像处理平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将朝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五大类,通过对比多期朝阳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的内在变化规律,进而综合评价朝阳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各类土地利用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78.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10年, 海南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记录到多次热带气旋引起的井水位抖动现象.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强热带气旋ldquo;天鹅rdquo;和2005年9月27日台风ldquo;达维rdquo;为例, 系统地研究了这两次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经过高通滤波, 水位抖动变化图像更加明显;通过频谱分析,得知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周期为100——101 min;井水位抖动的起始时间、 幅度最大值的时间与热带气旋通过海南岛陆的时间一致, 且与热带气旋的结构特点、发展和运动过程密切相关,与井孔自身的井-含水层系统对微动态信息响应的能力也有关系.分析认为,气压振荡式升降变化和摩擦是热带气旋引起水位抖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地震对人类的威胁不仅是发生时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体现在地震所产生的高隐蔽性、高危险性滑坡隐患体带来的危害, 震后区域滑坡隐患体的快速识别和科学评价在震后抢险、排险工作中至关重要。以九寨沟地区“川主寺—九寨沟”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基于DInSAR-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区域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九寨沟地区震后的滑坡高危险性区域面积约为2602.35 km2, 是震前的3.4倍, 并且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约20 km附近、九寨沟景区内以及川九路前70 km, 符合震后调查情况; 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可以有效计算震后地表形变值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使震后危险性评价结果精度提高了13.9%, 证明了模型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开展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养分N以较缺乏、中等为主;P以丰富为主;K以中等、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土壤环境单指标Zn存在小面积的污染风险,污染等级为风险可控,其他指标均为无风险,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无风险为主,土壤环境清洁。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一等(优质)和二等(良好)为主,土壤质量优良。本次研究共发现耕地富硒土壤0.08km2、富锗土壤0.93km2,富锌土壤3.61km2,表明研究区特色土地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