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选取了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6个采样点的沉积物,通过测定其中重金属和石油各组分的含量,调查盘锦红海滩的重金属和石油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各采样点中除退化区的Cu和茂盛区的Pb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Ⅰ类标准外,其他各区域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18668-2002)Ⅰ类标准。茂盛区的植物必需金属Fe、Mg、K含量在36.9~46.1 g/kg之间,高于退化区和光滩区的30.7~38.0 g/kg;退化区和茂盛区的土壤样品含油浓度较高,在1.6~5.2 mg/kg之间,光滩区的土壤样品含油浓度较低,为2.5mg/kg,均远低于(GB18668-2002)Ⅰ类标准500mg/kg;退化区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各组分含量在0.4~51.8ng/g之间,相比于其他地区的0.2~25.0ng/g较高,而光滩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各组分含量在0.2~3.8 ng/g之间,相比于其他地区的0.3~51.8 ng/g较低;不同区域土壤正构烃的组成(C10~C35)基本相同,但是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2.
应用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地球物理学原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经过多年发展,应用地球物理学学科建设相对成熟的同时也应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地球物理学本身即是由地质学、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相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另与其他学科再结合,形成新的科研点符合地球物理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刑事犯罪案件侦查常常要面对某些重要物证被掩埋在土里或沉浸在水下而难以查获的问题,传统搜寻手段不但难度极高且须耗费大量资源.应用地球物理学探测方法中的直流电阻率法、低频电磁剖面法、探地雷达、磁法探测等浅表探测方法具有在陆地及水上识别、检出某些物证的物理前提,且各具优势和局限性.目前,应用地球物理学与法庭鉴识科学相结合已有一些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探测尝试,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这种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或将催生新的交叉学科:法证地球物理学. 相似文献
23.
24.
将远震P波走时残差同区域工业爆破的P波走时相结合,得到了天山地区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图象。按照上地幔的性质,此区域可分为两个部分,其分界线位于Talasso-Fergana断层附近。断层东边区域的上地幔结构类似于裂谷带结构,由两个低速层夹一个高速层组成。其上地幔速度与地表起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天山东部的隆起与上地幔的地热作用有关。而在天山西部,其上地幔具有一稳定地台的结构,而地壳收缩似乎是此地区这一部分的造山作用最可能的解释。岩石层变形方式的不同必然引起天山上述两部分边界上地壳岩石的相对右旋位移,沿Talasso-Fergana断层已观察到了这种概念模式的位移。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我国滩涂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其中盘锦红海滩的翅碱蓬也呈现了大面积退化和死亡得现象。本文以盘锦红海滩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土壤为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进行研究,通过测定翅碱蓬生长的土壤中pH、盐度、氧化还原电位、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土壤酶理化性质,来探查翅碱蓬退化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4月份土壤样品的pH、盐度、氧化还原电位、总氮、总磷和亚硝酸盐氮含量较3月份土壤样品相比均有所降低,其中总磷和亚硝酸盐氮下降明显;氨氮、硝酸盐氮变化无明显规律。翅碱蓬生长繁茂区土样的土壤酶与退化区相比差别不大;当气温升高时,各地区酶活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6.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 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 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 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 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 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 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 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 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 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 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 破裂长度为25.6 km; 发震断层为正断层, 倾向西, 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 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27.
利用1961—2021年中国区域2400余站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根据2019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监测和评价业务规定》,对2021年秋季中国气候基本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2021年秋季,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由于台风登陆个数偏少,且强降水以及冷空气过程影响区域叠加累积效应显著,导致北方部分省份雨、雪和冰冻灾害影响明显高于南方。(2)2021年秋季,我国气象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复合事件多发,以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冰冻雨雪灾害为主,灾害极端性和区域性特征显著。区域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4.2次,北方多地发生罕见秋汛,山西、陕西等地洪涝灾害较重;阶段性区域高温天气多发,区域高温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2.4次,导致江南、华南高温干旱复合发展;寒潮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2次,过程影响区域叠加累积效应显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雪情较重。 相似文献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