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新疆东天山发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及矿带,预计3-5年内铜金属资源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将形成一个远景巨大的铜矿带,该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为泥盆纪火山岛弧(390Ma左右),岩浆-热液演化是高氧化(fo2=10^-20-10^-8)控制之下的,高位斑岩体形成时代为360Ma,辉钼矿形成时代为322Ma,闪长玢岩经研究后属于一套从钙套性-碱性的玄武质过渡到英安质的火山杂岩,成矿9兴度推测达4-6km,大约与多宝山相当,故大部分矿化体产于围岩中,土屋,延东和灵龙等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的地质证据占优,这些矿床也有后期叠加的热液蚀变和矿化。  相似文献   
52.
吉南集安群金、铅锌层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南集安群是一套具有裂谷建造特征的优地槽相沉积。其中清河组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沉积本底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有机碳。根据金、铅锌活化萃取试验成果,这些元素在成矿溶液作用下有迁移富集成矿的可能性。矿床、矿体的地质特征,硫、铅、氢、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证实了金、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据此认为集安群清河组第2段、第4段是金、铅锌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53.
随着天津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增大,给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弄清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对于寻求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耦合度分析方法,定量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的关联程度,从时序角度分析了2006-2013年经济与环境耦合关系的演变规律,同时对2014-2018年天津经济和海洋环境耦合关系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经济规模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环境关联度较大;海洋产业活动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未达清洁海域面积、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关联度较大,原油产量显著关联于石油类浓度,而海洋化工产品产量则与化学需氧量呈现强相关;22006-2013年天津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度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耦合关系始终处在磨合阶段;32014-2016年天津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度出现缓慢上升,而2016-2018年耦合关系变化较小甚至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未来还必须继续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4.
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海洋碳循环及海洋酸化的监测数据是评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p H作为一项碳循环监测重要指标,其测量的精度指标要求达到千分之五,传统意义上的敏感电极法测量海水中p H测量精度为±0.2,已不能满足海水碳循环监测的要求,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p H无需校正,精密度±0.005,该方法可用于碳循环船基监测和岸基监测。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p H,测量环境和样品恒温于25℃,一般商用分光光度计无恒温功能,本研究通过恒温水循环系统,对分光光度计舱内侧壁及比色皿架外壁进行恒温设计,准确控制温度。结果表明,标准缓冲溶液在24.0℃,24.5℃,25.0℃,25.5℃和26.0℃下,p H随温度呈线性变化、5组实测p H值与公式计算理论值差值无显著差异。在25.0℃测定5个不同海水样本p H,均得到了稳定数值。  相似文献   
55.
基于BP模型和Ward法的北京市平谷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唐林楠  刘玉  潘瑜春  任艳敏 《地理科学》2016,36(10):1514-1521
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揭示平谷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异特征;运用Ward法划分功能区,服务于平谷区乡村转型发展和功能区布局。结果表明: 在多项功能综合作用下,平谷区基本形成了“平原地区生产功能较强、镇中心及周边村域生活功能明显、山地区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功能分布格局。 基于评价结果和空间属性,平谷区划分为西部平原生产区、东部山地生态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中部近郊平原生活区、东部丘陵生态生活区和北部山地生态区。其中,西部平原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北部山地生态区是平谷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优势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强功能重优化、中等功能重提升、弱功能重改善”的原则提升乡村地域功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6.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江淮流域梅雨期的气候响应趋于复杂,给江淮流域梅雨期的气候预测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研究江淮梅雨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于认识江淮梅雨变化新趋势、提高新气候背景下的汛期预报及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均有深远意义。采用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日值数据集对近几十年来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观测结果,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22个模式结果,并对CMIP5模式预估的21世纪中排放(RCP4.5)和高排放(RCP8.5)情景下中国江淮流域梅雨期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梅雨期气候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梅雨期气候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气温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降水亦发生了相应调整,在较暖年降水偏多,较冷年降水偏少。在未来全球进一步变暖的背景下,江淮地区梅雨期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进一步增多,且随着排放量的增加,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目前交通分配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Wardrop用户平衡原理,利用起讫点(OD,Origin Destination)估计方法和Beckman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了一种交通分配不确定性计算方法.该方法分别以不同置信水平下的OD估计结果的上下限为输入量,然后利用Frank-Wolf算法求解交通分配模型,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路段流量区间,以此量化交通分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以南京市区域路网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并采用宽度流量比R和无效覆盖率(Kickoff Percentage,KP)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路段流量的置信区间,量化交通分配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8.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0. 5°×0. 5°降水和温度的日值资料,联合ERA-Interim、MERRA2(second M 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surface Data Asimilation System,GLDAS-2. 0)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及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979—1998年期间,高原的地表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在全球增温减缓期间(1999—2010年),地表气温及降水较1979—1998年期间呈现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在1979—2010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此期间由外界向高原输送的水汽逐年降低,尤其在1998年后,由于西南季风强度的大幅减弱,使得外界向高原的净水汽输送量减少得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表蒸散量的分析表明,自1998年后,高原地表的蒸散量显著增加,成为高原地区大气中水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以各监测机构上报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为对象,有别于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提出了监测数据集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高监测数据集质量水平,为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60.
京、津、唐、张地区地震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0年至1977年京、津、唐、张地区地震 P 波初动方向资料求出平均节面解, 给出判别结果可信度的曲线.推断本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为北东65°—75°, 最小主压应力轴方向为北西15°—25°, 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 应力场方向显现出均匀性和稳定性.估计地壳岩石的断层角不小于27°.推断引起本区地震的原因是受水平附加张力的作用.未发现唐山大震前平均节面解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