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文涛  刘燕华  于宏源 《地理学报》2014,69(9):1259-1267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它影响到经济运行模式,乃至于利益格局和地缘关系,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随着气候变化对各国国内竞争力,以及重要地缘战略地区影响加大,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关系,气候变化时代的地缘政治逐渐影响到各国战略和外交。本文围绕利益和博弈来阐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地缘政治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际气候谈判中,权衡利益,处理好复杂的大国关系;加强风险研判,积极与美国和欧盟开展能源、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在“南南合作”方面,创新机制,大幅增加投入力度。最后,提出地理学界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方面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和重要开拓者, 他较早的关注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动态, 为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黄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我们系统回顾了黄秉维先生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黄秉维先生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 发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领域研究实践印证和体现了黄秉维先生注重全球变化综合研究、区域研究与不确定性研究的前瞻性理念。本文力求在理解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探讨全球变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明晰了未来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本文将为全球变化新形势下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应对全球变化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3.
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概念的内涵有了重大扩展。全球环境变化作为威胁人类安全的因素之一,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由全球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一方面直接与全球环境问题相联系,另一方面是通过国际事务中的冲突表现出来的。中国未来发展面临全球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需要关注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环境变化问题,重视科学地评估中国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积极推动中国国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纳入风险管理之列,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航空影像自动化镶嵌及几何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空三与正射纠正对航空摄影要求高,侧重于精度与质量,自动化程度低、处理速度慢,无法满足(无人机)航空影像应急、救灾应用问题,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的航空影像镶嵌和纠正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实现航空影像的特征自动提取,并通过K-D树最近邻搜索算法进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特征的自动匹配,根据匹配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计算出变换矩阵,通过矩阵变换和融合算法将相邻影像进行镶嵌,再用多项式模型对得到的镶嵌影像进行整体几何纠正,最终获取摄区正射影像。在Opencv和ArcGIS平台的基础上将整个正射影像制作过程开发成了一个正射影像制作系统,并且采用实际的航拍数据对算法实现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可提高航空正射影像的生产效率,具有生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脆弱生态环境成因指标划定了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范围,并对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论是脆弱生态贫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的大小因不同地区的不同工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农业比重和不同地理区位及交通条件而不同。一般地,在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好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生态环境与贫困的相关不明显,反之,在工业和经济落后,工业比重小而农业比重大,地  相似文献   
26.
全球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影响;②对水资源需求性的影响。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是水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估,主要包括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评估。我国水资源深受气候影响,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严重、供需矛盾突出等方面;此外,自气候变化引起关注以来,我国有关水资源脆弱性评估的研究甚少。对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下我国水资源的脆弱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问题思索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刘燕华  刘毅 《地理学报》1998,53(4):289-294
21世纪 ,知识将斩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一变革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发展模式,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避,也必将带来地理学的革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将把知识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8.
刘燕华 《地理研究》1992,11(4):122-123
由国际地理学会主办,美国国家地理学委员会为东道主的第27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于1992年8月9日至8月14日在华盛顿召开。这是近40年来在美国举办的最重要的地理学会议,来自79个国家的近3000名地理学家参加了大会,中国有128人注册、参加了大会。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也是国际空间年。  相似文献   
29.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主要成因和结构的两级类型划分,得出七大类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类型和63类脆弱生态结构类型。并以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为依据初步确定了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范围,绘出中国七大类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类型大范围图。采用分步叠置的方法绘制了中国63类脆弱生态环境结构类型分布图,确定了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30.
刘燕华 《地理研究》1994,13(3):115-116
全部论述共分7个部分:1)自然环境条件及地域分异;2)土地类型与土地类型结构;3)自然区划;4)土地评价;5)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6)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7)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