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针对航空遥感影像阴影检测中与阴影具有相似特性的绿地、亮度较暗的非阴影区域和亮度较高的阴影区域容易出现错检、漏检的问题,结合HSV变换和区域生长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阴影检测方法。首先在HSV色彩空间通过图像增强构建了一种新的阴影指数,并引入了双阈值法,剔除了植被和亮度较暗的非阴影区域的影响;接着通过区域生长得到了包含较亮阴影的完整阴影区域。经过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较亮阴影,对绿地和较暗的非阴影区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2.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全国216位学科鉴定专家和148位专业人员参加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工作于2000年顺利完成。该研究成果最新认定了1 571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黄渤海海洋》学报继1996年之后,在2000年再次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   现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三版])认定的自然科学全部265种中文核心期刊刊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黑山铜镍硫化物含矿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褶皱带东部,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造山带型铜镍硫化物的成矿作用。详细的野外基础地质特征表明黑山矿区仅出露单一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地层,无寒武纪地层出露。黑山含矿岩体由早期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长苏长岩,以及稍晚期的辉长岩脉组成。黑山岩体位于黑山背斜南翼,其初始产状应为一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床状岩体,因后期褶皱作用,岩体发生了倾斜形成现今的产状。黑山岩体中橄榄石Fo值为80.5~87.0,其Ni含量为1070×10-6~3461×10-6。借助"MELTS"软件,我们进一步厘定了黑山母岩浆为高镁玄武岩浆 (12.81% MgO, 10.84% FeO, 430×10-6 Ni)。研究表明,黑山橄榄石的主要控制因素为:1)母岩浆的成分;2)后续新鲜岩浆的补充混合作用;3)硫化物熔离作用;4)晶间硅酸盐熔浆作用;5)橄榄石与硫化物之间发生的Fe-Ni交换。模拟计算表明,硫化物熔离与橄榄石结晶几乎同时发生,橄榄石与硫化物的最小质量比约为20:1。1号矿体及矿化体的橄榄石比4号矿体更富Mg和Ni,并且还呈现非常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些橄榄石与硫化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Fe-Ni交换,而与其发生Fe-Ni交换的硫化物更富Ni以及共生的岩浆更为原始。这很可能是因为黑山岩体形成于开放的岩浆通道系统,早期融离的硫化物与后续的新鲜的硫不饱和岩浆发生反应,使得该类硫化物含量减少但硫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增高从而形成1号矿体及矿化体。  相似文献   
34.
与地幔柱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徐义刚  王焰  位荀  何斌 《岩石学报》2013,29(10):3307-3322
地幔柱是地球动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形成规模巨大的大火成岩省,也形成了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由地幔柱形成不同的岩浆系列显示了特有的成矿专属性,如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与钒钛磁铁矿矿床和铜镍硫化物矿床,科马提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斜长岩与钒钛磁铁矿矿床,过碱性花岗岩系列与铌-钽-锆-稀土矿床,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矿等。在分析与地幔柱相关矿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还对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以及几种潜在的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如橄榄石的Ni含量、单斜辉石和磁铁矿中的Cr含量,层状岩体的PGE 含量和Re-Os同位素联合示踪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5.
Mapstar软件作为数字地形图建库与出版的基本作业软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软件提供的编写外部命令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简单快捷地对数据进行"批修改"操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在实际的作业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36.
海缆作为连接海上风电场和陆上集中控制中心的“纽带”,承担着整个风电场的电力传输和通信任务。本文以实时监测海缆运行状态、提高海缆故障诊断效果为目标,构建计及复杂海洋环境适应性的海缆敷设故障特征提取模型。本文基于复杂海洋环境对海缆敷设的影响,分析布里渊频移与电缆温度、应变的关系,构建三者之间的线性方程;结合拉曼散射信号的温...  相似文献   
37.
江南古陆北缘青阳钨钼矿集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青阳钨钼矿集区处于江南古陆北缘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区内钨钼矿床均分布于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周边、以钨钼矿化为主。本文在综合分析青阳钨钼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得到如下认识:1)青阳钨钼矿集区成岩成矿年代可以分为早(146~135Ma)、晚(134~128Ma)两期,早期成矿作用较强烈,矿点广泛分布在青阳岩体周边;晚期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九华山岩体边部及外围,呈北东东向展布。2)青阳钨钼矿集区成矿斑岩体主要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成矿斑岩体以壳源岩浆岩为主、从早到晚具有源区深度变浅的趋势,演化程度具有由花岗闪长(斑)岩(早期)→花岗(斑)岩(晚期)的增高、向富钼岩浆岩演化特点。3)青阳钨钼矿集区内钨钼矿床赋存在震旦系-奥陶系地层中,主要包括震旦系蓝田组、奥陶系仑山组及寒武纪碳酸盐地层,赋矿有利层位为成矿元素丰度值高、镁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地层。青阳钨钼矿集区中成矿斑岩体与复式岩基的源区及演化过程均存在差异,他们可能是燕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同一时空背景下,不同源区组分发生部分熔融的岩浆经历不同演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8.
39.
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之北图北湖一带的一套浅变质劈理化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砾)长石岩屑杂砂岩夹硅质岩、安山岩、含砾基性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玄武岩等组合中发现中三叠世拉丁期放射虫动物群Sepsagon robustum Lahm,Triassocampe cf.coronata,T.cf.levigata,Pararuesticyrtium cf.trattoense,Hindeosphaera spinulosa。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对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聚集分布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是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煤中战略性金属富集成矿的构造控制因素包括大地构造背景,构造运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体现在对金属矿产载体——含煤岩系的控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控制、对元素原生聚集和后期迁移重组的控制。从煤系矿产物源相关、耦合成矿、同盆共存的角度分析,构造作用对战略性金属富集成矿的控制贯穿于含煤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聚煤期前的构造运动奠定煤盆地基底构造格局,构造沉降和隆升提供了聚煤作用的场所和含煤岩系的物源区,从而决定了含煤岩系及其战略性金属元素的物质基础。聚煤期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盆–山耦合过程、同沉积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等方式,通过对聚煤源–汇系统、岩相古地理与聚煤环境、泥炭沼泽类型及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决定成矿物质在泥炭化阶段和成岩作用阶段的迁移与原生聚集。聚煤期后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对金属元素迁移重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构造沉降增温和岩浆热效应、构造格局与含矿热液活动、应力应变控矿机制,以及煤田构造定位决定矿床赋存状态。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构造控制研究应注重加强以下4个方面:与煤盆地沉积充填相关联的大地构造格局与演化、作为含矿流体运移通道的断裂构造特征、不同时期岩浆活动的影响差异性,以及应力应变的构造物理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