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篇 |
大气科学 | 36篇 |
地球物理 | 277篇 |
地质学 | 214篇 |
海洋学 | 7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煤炭富集区开发模式解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力度空前加大,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的态势。然而,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这一开发模式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存在尖锐冲突。重点剖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现有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差、生态和景观破坏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具有盲目性。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调整区域开发模式,控制资源开发范围,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并探索适用的生态建设模式。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国土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编制综合性区域开发规划,并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52.
653.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工程性质及固结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速度快,具有含水量高、密度低的特点,极易因固结压实产生沉降,从而导致地形变化。本文通过收集位于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的2个钻孔资料,分析了2个钻孔的工程性质,计算了土体的最终固结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结果表明,由于黄河改道及钻孔所在位置不同,2个钻孔的10m以浅沉积物有明显的差异,ZK-1的表层沉积物有明显的粗化现象,相应的工程性质也有所差别;根据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计算得到ZK-1和ZK-2孔的最终固结沉降量分别为2.08和1.70m,单位厚度土体的沉降量在0.2~9.6cm/m之间;土体达到稳定状态大约需要15~20a,厚度50m以内土体的平均沉降速率为6.5~8.5cm/a。 相似文献
654.
在整数解的搜索过程中,对传统的分枝定界算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如何沿最快下降的方向寻找下一分枝的算法,从而减少了分枝定界算法的分枝数,得到了一个可以用于解算混合整数平差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所给算法大大改进了传统的分枝定界算法,并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55.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c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内Qr与频率的关系Q(f),最后计算了整个序列的Qr(f)。结果表明,Q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增高,震后降低。另外,在不同的台站和不同的分量上Q变化有不同的反映灵敏度。比较该方法与Aki单次散射模型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别,认为Sato方法在本的数据处理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56.
利用汶川地震后、芦山地震前3年时间(2010.30—2013.30)的GPS连续站时间序列结果,采用T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对龙门山断层中南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动态演化进行了反演计算与分析,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后断层中段的愈合过程和西南段的大震背景。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震中周边破裂区域的闭锁程度逐渐增强,由2010年基本处于蠕滑状态,至2013年处于较强闭锁状态;闭锁范围也逐渐增大,由汶川震中西南方向逐渐趋近震中位置,表明该部分断层正在快速愈合。汶川震中北东方向的大部分破裂区域依然处于蠕滑状态,表明该部分断层还未开始愈合。②芦山地震震中附近及其西南方向断层一直处于强闭锁状态,且完全闭锁区域的滑动亏损速率逐年减小,可能表明愈合区域分担了部分巴颜喀拉块体对四川盆地的挤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龙门山破裂断层不同段震后愈合过程和活动特征都有显著差异;处于强闭锁状态的龙门山断层西南段,在挤压弹性应变快速积累的情况下,发生大震的背景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57.
658.
659.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