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白沙口电站的地理环境白沙口潮汐电站建于山东半岛南岸乳山县东南约20公里的海滨。电站库区为白沙口潟湖,面积3.2平方公里。潟湖口门在潟湖的西南,宽约500米左右,开口向南偏东。该潟湖由自东部常家庄向西偏南伸展的湾中沙坝分割白沙口海湾而成。湾中沙坝宽约1公里、长3.5公里,东部与海岸沙堤连为一体,一直伸展到烟墩岬角。整个沙坝是由三道微高的沙坝和其间低地组成的复合沙坝。沙坝上广植松、槐,近潟湖者高大茂密,树高达5米以上,近海边者树较低。由此可见,三道沙坝是自岸向海依次形成的。坝间低地较坝顶低1米左右,上面长有芦苇、茅草和棉槐等,部分地区夏天积水成沼。潟湖与白沙口海湾相连,海湾呈直角状,向东南方向开口;北部岸线即巨大的复合沙坝,走向东略偏北;西部岸线曲折,多基岩岬角,岸线走向南南东。白沙口潟湖的口  相似文献   
62.
渤海M2潮流及其与辽东浅滩潮流脊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3.
全新世早期古长江海侵三角洲卫片初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德林等通过卫片解释研究了古长江口的演化问题,提出了从东台到江都在全新世早期的古长江口演化也存在“雁”形演化这一新看法。本刊认为,这种看法是对玉木冰期低海面时长江三角洲可能位于东海水深150米以下这一概念的挑战,并有可能建立起自全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演化的基本模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科研动向。我们热切希望有关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出现在本刊上。  相似文献   
64.
根据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定。1996年4月22日~5月16日国家海洋局和法国海洋开发究院的科技人员使用法国阿塔即传号(L′ATALANTE)海洋调查船,在我国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进行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目的是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序列,及其与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关系。调查中使用了多学科的仪器和设备,特别是地震系统,获得了高质量的东海海区浅地层创面,现将训查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一、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一)底质类型及其特征本区底质类型繁多(图1略),成分混杂,三、四种粒组并存,含量相差甚小者普遍,分选程度大多中等到差,概率曲线平缓。仅有少数近陆细砂和粗砂样品成分较为单一,分选较好(表1)。  相似文献   
66.
末次水期盛期长江入海流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现代长江口外东海内陆架和外陆架三条地震剖面的地层和埋藏地貌分析,并经与相关钻孔和现代长江三角洲第四纪研究资料对比,在东海陆架研究区内未发现末次盛冰期时古长江沉积和古河谷,前人所称这长江古河谷实际上是现代潮流水道。认为当时长江很可能未曾由研究区流经东海陆架入冲绳海槽。  相似文献   
67.
东海沉积物中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DGKS9617钻孔进行孢粉分析,恢复了该区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变化历程。分为6个气候期和11个亚期。分别与孢粉组合相对应为:I-暖热湿润期:Ⅱ暖热干燥期,平均温度约比现今高2-3℃;Ⅲ-温凉湿润期,分三个亚期,即Ⅲa-偏温干亚期,Ⅲb-偏暖湿亚期,Ⅲc-偏温干亚期;Ⅳ-冷干期,三个亚期为Ⅳa-偏冷干亚期,年均温度较今约低1-2℃,Ⅳb-偏温湿亚期,Ⅳc-偏温干亚期;Ⅴ-冷湿期:Ⅵ-温暖干燥为主,分为5相对偏冷或偏暖亚期。  相似文献   
68.
冲绳海槽DGKS9603孔细粒沉积物元素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冲绳海槽DGKS9603孔柱样高密度取样,提取样品中小于2μm的黏土粒级组分,利用ICP-AES进行常、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后,再经多种方法处理数据,发现该孔沉积物物源时段分明:距今45~43ka以生物源作用为主,距今43~41ka以火山作用为主,距今41.0~11.2ka以陆源作用为主,距今11.2~0.0ka以生物源作用为主.元素和氧化物含量的垂向变化主要受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影响.DGKS9603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清晰地记录了E3,YD,H1,LGM,H2,H3,H5七次变冷事件,并表明该孔很可能受到了A,B,C三次火山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文章讨论了南黄海泥质区、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芯中10 Be及9 Be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并与重金属Pb的分布进行了比较。表层沉积物中的10 Be,9 Be和Pb三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10 Be的分布主要受黑潮及其支流黄海暖流所支配; 9 Be的分布受黄河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泥质区; Pb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琉球群岛附近,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冲绳海槽北部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变化在整体上反映了10 Be大气生产率的变化,即地球磁场屏蔽效应的影响。03孔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 (1.12×109atoms/cm2ka)基本上等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而在末次冰期时平均为4.06×109atoms/cm2ka, 高于10 Be 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3倍以上。在冲绳海槽由于黑潮的缘故,10 Be对气候的变化响应要比极地冰芯的10 Be变化响应灵敏的多,对气候变化信号起了放大的作用。冰期时冲绳海槽北部10 Be的沉积通量远远高于太平洋大洋海区,充分反映了黑潮的传送带作用和边缘海的聚焦沉积作用,并表明末次冰期时在千年尺度上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且强度并未减弱。 10 Be的通量在新仙女木时降到整个岩芯所跨时期的最低点,甚至低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因此推测在新仙女木事件时,黑潮的变动特别大,有可能改向或断流。  相似文献   
70.
潮流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内陆架浅海的近岸海底,发育着一种潮流成因的线状沙体,称潮流脊。其延伸方向与潮流流向一致,呈平行排列或指状伸展,它们沟脊相间,形态奇特。潮流脊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它对航运、捕捞、水下工程、军事设施以及地下水和油气田的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浅海地质学的研究时,却明显地忽视了潮流的作用,所以潮流脊这种分布广泛,并具有特殊意义的浅海地貌形态尚未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对它的命名也含混不清,如所谓浅滩、沙洲、暗沙、水下沙坝、海底沙丘等等,常常是因人因地而异。 T.Off在对世界范围内线状沙体的分布作了形态和成因上的研究后,提出潮流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