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邻近海域的水下沙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邻近我国的内陆架浅海海底,广泛发育着一种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体——水下沙脊.它由一系列平行水流方向的线性堆积沙体及其间的侵蚀沟槽组成,其类型复杂,形态各异.它们或呈梳状分布在开敞海湾的湾顶和强流近岸地区,或呈指状展布于河口和海峡出口,水深多小于35米.  相似文献   
52.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沙波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3.
冲绳海槽年代地层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采用AMS14 C ,常规14 C和ESR等方法 ,对冲绳海槽的 6个代表性岩芯进行了对比测年研究 .同时 ,对各岩芯连续性定向样品 ,进行了系统剩磁测量分析 .利用测年数据 ,特别是浮游有孔虫壳体的AMS14 C年龄 ,标定极性事件和极性漂移 ,并据此计算了各站及不同时代的沉积速率 .结果表明 ,槽底平原沉积速率高 ,不亚于东海陆架 ,一般在 1 0~ 30cm/ka之间 ,某些区域高于 40cm/ka ;同时代不同地貌部位或同地貌部位不同时代 ,沉积速率相差较大 ;冰后期沉积速率高于末次冰期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54.
江苏潮流砂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砂是大陆架上最主要的一种沉积物类型,按其形成时间有现代砂和残留砂之分.按作用的营力,可分为河流砂、波浪砂、风成砂和浊流砂等.不同成因的砂具有不同的特点,并组成相应的不同地貌形态.由于一定的沉积物是一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所以,研究不同类型砂的分布形态、粒度、矿物、化学成分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以了解其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这是目前迅速发展的石油地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沉积动力学、动力地貌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作用营力的性质和强度的良好指示.对上述各种成因砂的粒度特征,沉积学家已作了大量的研究,这里涉及的是另一种外营力——潮流形成的潮流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相应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55.
泉州湾泥沙运移与冲淤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泉州湾泥沙净输运趋势,借助210Pb测年法测定湾内北水道的沉积速率,并通过海图对比计算海湾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泉州湾总体处于淤积之中,但湾内冲淤分布不平衡:北水道淤积程度重,其中上游是湾内的现代沉积中心;南水道是泥沙输运出湾的主通道,局部略微侵蚀.湾内涨、落潮流路的平面分异和地形条件的制约是北水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强劲的落潮流以及径流是南水道成为泥沙输运主通道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6.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动力地貌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前者为潮流侵蚀区,后两者为潮流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表层最大流速可达5kn,潮流强烈侵蚀海底;辽东浅滩表层最大流速1.3~2.3kn,M2分潮椭率绝对值小于0.4,潮流往复性强,形成潮流沙脊;渤中浅滩表层最大流速为1.2~1.6kn,M2分期椭率绝对值大于0.4,潮流旋转性强,形成潮流沙席。6号沙脊南端详测区的旁侧声纳镶嵌日显示的微地貌形态有海底沙丘、沙条、彗星尾标志和冲刷沟,表明沙席和沙脊均是现代潮流作用形成的底形。该潮流动力地貌体系中,净沉积物搬运从老铁山水道至两潮流浅滩;在详测区净沉积物搬运从南向北。  相似文献   
57.
中更新世以来东海陆架的古环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基于1996年中法合作在东海陆架进行的电火花单道地震调查资料,并与位于东海外陆架钻孔DZQ4对比,发现对应于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六个地震地层与钻孔地层呈现很好的对应关系,其间共有四次海退-海进的沉积旋回。资料分析表明东海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冷暖变化所导致的海面升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8.
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缘,区内无大型河流分布,地表水资源贫乏;区内主要分布一套元古界变质岩系,裂隙发育较差,地下水资源贫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孔洞裂隙水、变质岩风化-构造裂隙水、岩浆岩风化-构造裂隙水等三类地下水。在广泛分布的副变质岩区不宜开展大规模找水工作,即使在构造密集区域,受岩性影响,也不利于地下水的大规模汇集;局部分布的正变质岩区、岩溶区、岩浆岩区,在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可选择构造发育地区或岩溶发育地区开展局部找水工作,寻找富水构造,开采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59.
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渤海东部浅地层自海底向下数十米可分A、B、C三层.A层为全新世海相沉积,大约形成于9kaBP以来;B层为陆相至海陆过渡相沉积,大约形成于9~13kaBP;C层为末次冰期盛期的陆相沉积,形成于13~22kaBP.  相似文献   
60.
海面上升对渤海湾西岸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IPCC(1990)预测的2100年全球海面上升30~100cm的幅度,本文预测由于全球海面上升和区域地面下沉的双重影响,下世纪末渤海湾西岸自然岸线的海拔高程将为2.6~3.3m,并将有10000km2沿岸地区处于高潮水位之下,如加上风暴潮增水2m的影响,淹没高程可达4.6~5.3m,而淹没范围可达16000km2.在对策方面,除了目前采取的限制开采地下水的措施外,建议采用引黄放淤、修筑堤坝和提高建筑物基础高程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以对付海面上升对渤海湾西岸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