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潮流沙脊的水力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借用河流水力学顺直河道中有两个次生横向环流的假说来解释潮流沙脊的成因,水槽实验和实际观察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正是这一次生的纵轴横向环流(即螺旋流)将泥沙从沟槽带向脊顶,建造了大致与潮流方向平行的潮流沙脊。根据底质粒度成份和分布特点,可分为粗底质沙脊和细底质沙脊两类。前者组成物质偏粗,底质分布为脊细槽粗,后者组成物质偏细,底质分布为脊粗槽细。这是因为影响颗粒起动流速的主导因素不同,前者以重力为主,后者  相似文献   
32.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陆架边缘,具有较快的沉积速率和较高的地层分辨率,其中蕴藏着关于陆地、海洋及其相互作用的丰富信息,它是东海从第三纪到全新世有连续沉积的惟一地区,记录了东海完整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近10多年来在冲绳海槽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古海洋研究,作者旨在对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3.
通过综合分析东海陆架南部EA05岩心上部30 m的岩性、有孔虫丰度和一些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该段岩心的气候地层划分。该段岩心可依次划分为末次盛冰期(30~11.85 m)、冰消期(11.85~5 m)和冰后期(5~0 m)地层。末次盛冰期时气温低,研究区水深浅,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很低,且大多数热带浮游有孔虫种属消失,此时陆源物质输入量较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高,黑潮对东海陆架南部影响小。随着冰消期以来气温回升,海面上升,研究区水深增大,岩心中有孔虫丰度急剧增加;陆源物质输入量减少,沉积速率降低。大约在16 ka B.P.左右,黑潮重新开始对东海南部陆架产生影响。在EA05岩心的6~5 m,3.4~3.0 m和1.4~1.2 m处分辨出了3个冷事件,可能分别对应于YD事件、8.2 ka B.P.冷事件和3.8 ka B.P.新冰期Ⅲ,反映出该地区冰消期和冰后期气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34.
美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K·O·埃默里教授应我所邀请,在参加杭州中美国际沉积学术交流会后来青访问.4月18、19日埃默里教授做了"板块构造"和"海面变化"两个专题报告,会后又同我国海洋地质学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讨论.埃默里教授知识广博,他不希望自己是那一门的专家,而要成为具有多种知识的各行通家.  相似文献   
35.
格陵兰冰芯的δ18O记录表明,末次冰期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的冷暖交替过程,即所谓的Dansgaard-Oeschgerk旋回(Dansgaard et al.,1995;Stuiver et al.,1995;Grootes et al.,1997)。在北大西洋区域,海洋的沉积记录也清楚地再现了在总的冰期背景下代表强烈冰川漂移事件的6次变冷事件,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Bond et al.,1992,1993;Rasmussen et al.,1997;Andrews,1998)。通过对比发现Dansgaan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并非两个孤立的气候演变过程,Heinrich事件(H)发生在Dansgaard Oeshger旋回的最冷期,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格陵兰的大气温度在冰期的气候条件下又降低3-6℃(Mayewski et al.,1997)。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气候事件的发生,尤其冷事件并不仅限于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几乎在全球各大区域均找到了它们的印记。 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的一个弧后盆地,其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为我们识别过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化事件并进行全球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取自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孔的孢粉组合和中部DGKS9603孔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有关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具有全球意义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36.
高密度电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方便解译等特点,它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地质环境复杂、地下水资源缺乏地区。大别山地区是变质岩集中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有着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文以大别山连片贫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中的找水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解译出目标找水靶区的电阻率剖面和地质断面,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工区布置、钻探验证等,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变质岩山区寻找富水构造效果显著,能作为变质岩山区找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研究新进展全新世以来陆架经历了大规模的海侵,裸露的陆架逐渐被海水淹没,潮流成为浅海最重要和最活跃的海洋动力要素,对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它塑造了不同规模的纵向和横向底形,其中冲刷深槽可能是陆架上最大的地形起伏;它驱动了...  相似文献   
38.
By reference of the δ18O and δ13C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sacculifer and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 dates, the U K 37 , ∑C 21 /∑C +- 22 and Pr/Pn in core DGKS9603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paleo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 occurr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during the last 35000 years.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these proxies have shown that during the last 35 ka the Okinawa Trough has gone through 7 stronger cold-climate events (C1–C7) and 9 terrigenous matter-decreasing events (e2–e9), of which, the C1 corresponds to the cold episode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late Holocene, C2–C4 and C7 correspond to the H1–H4 events, respectively. e1 and e3–e8 correspond to the decrea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spectively. The terrigenous inputs increased when Heinrich events occurred. Climate colding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terrigenous matter transported by rivers, and the increase of that transported by winter monsoon. Heinrich ev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st Asia monso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15.5–25.8 Cal ka BP), reduction environment fluctuated strongly, bringing forth three stronger reduction events (R1–R3) and one weaker reduction event (O), of which, R1–R3 correspond to the decrease of SST and increase of terrigenous nutrient and O corresponds to the decrease of terrigenous nutrient. The fluctuation of reduction condition must be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sea surface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39.
东海DGKS9617岩芯物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东海内陆架东北部DGKS9617岩芯以55cm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沉积相,岩芯下部(55~851cm)潮流作用明显,为浅海潮流相,而上部(0~55cm)潮流作用不明显,为浅海相沉积。岩芯的重矿物含量特征,Fe、Mn、V、Cr、Ni、Cu、Zn等7个元素的判别函数计算结果,以及碳酸盐分析和Ba-Sr-Zn三角判别图均一致显示岩芯沉积物的重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沉积物类似,柱样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虽然不同沉积相的沉积环境差别较大,但其物质来源并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0.
东海陆架EA01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EA01孔为研究对象,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并辅以古生物、矿物等指标探讨东海中陆架北部的地层划分及物质来源。首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常微量元素垂向变化,发现EA01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地层学信息可以作为指示地层和古气候信息的良好指标;同时运用因子分析,La/Yb—Ni/Co—Cr/V三角图和U/Th—(Zr+Hf)/(Al2O3+TiO2)散点图等多种方法分析了EA01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认为EA01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其物质成分可能部分受到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