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伸展构造区转换带是伸展不均衡的结果,它在协调伸展构造发育的同时,本身又产生不同的变形特征,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断层的产生、连接和发育的三维构造样式。本文通过研究东营凹陷北部转换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进行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东营凹陷北部典型构造转换带的类型为同向趋近型;2)定量研究转换带的伸展量和伸展率,得出E2s3中时期东营凹陷北部属于强烈伸展阶段,认为转换带的主要发育时期为E2s3中时期;3)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转换带的成因演化,划分出了转换带发育的4个阶段:孤立阶段、“软连接”趋近阶段、“软连接”破裂阶段和“硬连接”阶段,其中模拟的“硬连接”阶段对应的是E2s3中时期,是转换带的主要发育时期;4)转换带上发育的裂缝和小型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而转换带附近的三角洲砂砾岩沉积扇及转换带浅部地层都可作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92.
周尚意  理池 《地图》2012,(5):141
今年6月,美国肯塔基大学著名地理教授Stanley D.Brunn来京做短期访问,送了我一本1877年在美国纽约和辛辛那提同时发行的地图集。这是一件"古董级"的礼物,14开本,138页,木屑压合板(chipboard)封面,丰富精美的彩色套印地图、铜雕版地图、景观图,泛黄的书页,旧书特有的古香……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地图集的"古董"特质。书中还夹着一张《不受待见的哈奇太太》(Unwelcomed Mrs.Hatch)的海报(1902年3月),百老汇数据库资料显示,该剧只在1901年到1902年于曼哈顿的百老汇上演过,这与海报上的日期吻合。  相似文献   
93.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十分发育,其构造样式复杂.主要形式为陡倾斜的伸展断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组成的复合伸展断裂系统.陡倾斜的伸展断裂构成鲁西伸展断裂系的主体,是控制其南部凹陷沉积的边界断裂.断裂带中构造角砾岩、断层泥发育,并有小褶皱、擦痕等显示断裂活动的标志.缓倾斜的滑脱断层在鲁西隆起区广泛发育,分为深、浅两个层次,浅层次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之间.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下盘构造相对简单,仅挤压破碎.深层次滑脱断层发育在中地壳低速层处,控制着浅层次滑脱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系统是由晚中生代以来两次大规模的伸展运动形成的,形成机制上,与中、新生代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以及岩浆上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鄂北地区推覆构造重磁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重磁资料,对鄂北推覆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性、半定量的分析与研究,解决了鄂北复杂地质问题,拓宽了区域重力调查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5.
96.
水/岩交换作用及其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水/岩交换理论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控制水/岩交换作用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成矿的重要意义.认为水/岩交换和蚀变中心,常常是δ~(18)O的低值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矿体的赋存部位——成矿中心.  相似文献   
97.
对于近海区和远海区所采集的近地表数万个沉积样品作了轻饱和烃甲烷到戊烷的含量分析,其中许多样品是采自己开采的油气田上,但大多数样品是采自未知区。从已知油区上我们已了解到各种烃类的分布模式,而在未知区则发现了与此类似的模式。在未知区发现的很多异常后来发现它们与油藏有关。陆地调查之一是包括Flomaton-Jay-Blackjack Creek地区。其中Flomaton地区的调查是在Jay油田发现之后不久而在Biackjack Creek油田发现之前进行的。在Flomaton发现的反映Jay油田和老油田的烃类分布模式表明Blaekjack Creek地区为油气运景区。1974年在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那远海进行的一次烃类调查圈出了一个烃异常,现在的Cagnhe油田即在其中。较轻的烃类从油藏运移到地表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此现象确实已被经验资料和数据所证实,包括碳同位素资料。在Francitas油田上方的一个异常区取3.7m处的土壤样品,经脱气后所测得的δC~(13)值为-44‰。在具有相同异常的另一地区的样品中萃取充填空隙的甲烷,其δC~(13)值为-40.8‰。Fransitas油田的δC~(13)值为-40.8‰~43.8‰,表明上述甲烷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机理。烃类从油藏运移上来的补充证据是钻孔岩屑分析资料,作出的录井记录观测到烃类的增高,已经对油气藏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8.
应时理  熊健 《海洋学研究》1994,12(2):92-100
本文简述了南麂列岛土壤的理化特性,并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临界值及其客量。该土属红壤亚类,土壤质地以中壤土和重壤土为主,氮、磷及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下。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的临界值分别为50×10-6,100×10-5,200×100-6,10-6和100×10-6。南麂列岛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目前处于自然分布状态。土壤的现存容量与静容量相等,暗示了该土壤具有较大的纳污能量。  相似文献   
99.
川西凹陷白垩系灌口组复式沉积多层品位高的钙芒硝矿,为更好地识别钙芒硝矿赋存层位,通过开展视电阻率、自然伽马测井,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建立起含钙芒硝矿的地球物理特征。含钙芒硝矿电阻率相对于非含矿地层表现为明显的高电阻率,低自然伽马,高密度电阻率剖面表现为明显的高阻特征。因此分析川西凹陷钙芒硝矿地球物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区钙芒硝矿勘查、采空区调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恒星大气物理参量的非参数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星大气物理参量(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化学丰度)是导致恒星光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恒星大气物理参量的自动测量是LAMOST等大规模巡天望远镜所产生的海量天体光谱数据自动处理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针对测量大样本的恒星光谱数据估计每个恒星的大气物理参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窗宽核函数的估计算法:变窗宽算法是对固定窗宽算法的改进,分为3个步骤:(1)将历史恒星光谱数据进行PCA处理,得到光谱的低维特征数据;(2)利用特征数据与其物理参数的对应关系,建立一种变窗宽的非参数估计模型;(3)利用该估计模型,直接计算待测恒星光谱的3个物理参量(有效温度、表面重力、金属丰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固定窗宽估计模型以及在其他文献中报道的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