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加利福尼亚北部陆架的沉积相模拟YongZhang等近20年来,沉积学家和地层学家越来越多地应用沉积相模型解释沉积环境。这些模型大多通过推理和模型复合技术来描述、解释沉积序列。在这期间,对大陆架上的边界层流动力学和沉积搬运有了精深的研究,交叉学科使沉积...  相似文献   
32.
地壳升降对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渤黄东海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值。该模型考虑了温室效应和地壳升降。根据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半日分潮(M2,S2)的振幅变化ΔH(或位相变化Δg)有相似的正负分布模式,全日分潮(K1,Q1)的也是如此。考虑和不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得到的正负分布模式,在黄海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那是由于在黄海存在一个范围很广的海平面变化年速率为负的区域所致。在我国沿岸主要站点,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主要分潮振幅与不考虑的相比,其中M2分潮的差别最大,其差值范围为-1.8~3.3 cm。在主要站点,利用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海图深度基准面、最高和最低天文潮位,与利用原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相比,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变化范围为-12.4~14.6 cm,最高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7~13.0 cm,最低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9~10.5 cm。  相似文献   
33.
34.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已与人口、资源、环境一起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四大问题,自然灾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然灾害。预防灾害胜于应对灾害,成为大家目前公认的事实。灾害意识教育是全人类的重任,国际中小学正规课程中灾害意识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灾害意识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我国在近年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却仍较为淡薄,防灾减灾教育与培训没有在学校正规课程中占据应有的位置。2008年汶川大地震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灾害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呼唤全民的灾害教育,并且清醒地认识到灾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5.
汤加北部的两个地幔羽状体对岛弧熔岩形成的贡献证据I.Wendt等西南太平洋的汤加—克马德克岛弧是一长3000km的活火山链。火山作用与以5~20cm/a的速率俯冲到印澳板块下的向西的太平洋板块有关。正在向汤加岛弧俯冲的、相当于海沟和无震海脊交叉部分的...  相似文献   
36.
刘兰 《地理教学》2006,(4):9-11
科学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教育价值正愈来愈得到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早在1995年12月公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中,就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History and nature of science)”作为八项学生在科学领域中应学的知识与技能之一。在我国,一直以来,地理教学中对科学史的内容都有涉及,最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提到科学史教育,如在地球和地球仪部分,“说明”中一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  相似文献   
37.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地理教育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应该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8.
刘兰 《地理教学》2004,(11):13-15
知识结构是指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有机整体。对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重要。是否具备丰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教师职业的前提,如果没有知识铺垫,任何高明的教育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技能都无从施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关系到教师个  相似文献   
39.
ASP简介     
1 什么是 ASP   ASP是 Active Server Pages的简称 ,它是在微软公司的 WEB服务器 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上开发交互网页的新技术。微软公司最初在 IIS3 .0版上使用它以取代 CGI。随着Windows NT在 WWW上的使用日益增多 ,ASP已经成为了开发动态网站、构筑 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的最佳选择。2 如何获取支持 ASP的服务器软件  操作系统是 Windows98,可以在 Win98光盘里找到 ADD- ONS目录 ,在该目录下的 PWS目录里面有一个小型 WWW服务器软件 PWS(Personal Web Server)可以支持 ASP。如果使用Windo…  相似文献   
40.
印度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其培养模式为技能性知识与地理理论知识并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对印度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定位震中""探究印度的位置、人口与领土""走进气象观测站"3个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研究发现,印度高中地理对于实践力培养有以下特点:系统培养地理技能性知识、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重视绘图技能与沟通能力。其特点为我国高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